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时间:08-10来源:作者:点击数:

英国等西方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提高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普遍福利”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诸如社会保障标准居高不下,国家财政负担日趋沉重,由此诱发了一部分人坐享社会福利的懒惰思想等,也日益明显。因而,英国等西方国家相继对其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此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于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社会保障标准不能过高,保障范围不能过宽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率先宣布已成为向人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福利的国家,曾经风光一时。进入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福利费用不断增加,国家财力已越来越难以为继,不得不对其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一系列旨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改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无所不包的老路,应预筹资金,应付老龄化高潮的到来。因此,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能把社会保障水平定得过高,也不能把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搞得过宽。

不断提高个人自我保障水平

英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如将国家负担的养老金转为个人、企业负担等,持鼓励的态度。尽管这些改革,有的不可能彻底推行,但提高自我保障水平,已是大势所趋。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能处理好职工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当前,应在我国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改革中,进一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办法。国家应统筹好社会资金,企业应积极开展补充保险。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职工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逐步提高个人缴费的比例。

要用好、用活失业保险金

英国等西方国家鉴于失业保险水平过高会滋长惰性等问题,实施了降低失业保险水平、严格失业保险金发放等改革措施,有积极的作用。总起来看,我国的失业保险基金还严重不足,应多渠道筹措资金。同时,应未雨绸缪,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严格把好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关,对放弃或不珍惜再就业机会的人员,不再发放失业保险金,以鼓励他们重谋职业;合理确定基金的使用结构,逐步增大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再就业服务的比重。

建立统分结合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实践证明,不同社会保险项目分由各政府部门管理,各自建立一套保险基金的运营、监督等机构,必然会加大管理成本。同时,因保险基金不能调剂使用,难以分散风险。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为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我国应建立统分结合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在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上,为发挥劳动部门再就业方面的优势,把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政府充分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失业保险金可由劳动部门事业单位按规定收支、管理。其他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由社会保障机构所属事业单位承担。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