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目录(Content)
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旅游活动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以及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矛盾。
旅游经济活动是由旅游需求者和旅游供给者构成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之间的矛盾贯穿旅游经济活动的始终,决定了旅游经济学的内容和特色。
旅游经济活动是旅游需求者和旅游供给者发生经济关系的过程,这种关系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经常发生各种关系,这种经济关系突出的表现在包价旅游中体现的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的关系上。
在包价旅游中,旅游者支付一定的费用,旅行社给旅游者提供各方面的服务,他们之间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如何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又实现旅行社的利润是其经济利益关系的焦点。
各旅游企业之间既有相互依赖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的食、住、行、游、娱、购都需要得到旅游企业的服务,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各旅游企业之间往往展开竞争,体现为竞争关系。但是,由于它们要同时服务于旅游者,为了获得更为长远和更大的经济利益,旅游企业之间往往需要合作。因此,旅游企业之间表现的关系主要是竞合关系。
旅游者到一地旅游,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会直接和间接地与当地居民产生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联系。如外地旅游者的涌入可能导致当地的物价上涨,进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贯穿在旅游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是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间的矛盾,它决定了旅游经济领域中其他一切矛盾。旅游经济领域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旅游经济活动就是由这许许多多的矛盾运动变化推动的,旅游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对这些矛盾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
旅游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影响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旅游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经济规律,以便人们利用规律,促进旅游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客观经济规律主要有: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也是旅游经济的必然规律。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必然存在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问题,存在着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问题。研究价值规律就是要探讨价格的波动规律和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的规律,以便在旅游经济活动中能够认识价值规律,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供求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是旅游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规律。了解供求规律的内容及其在旅游经济活动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供求规律,调节旅游经济的发展。
竞争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我国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反映了竞争规律的作用与特点。了解竞争规律,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引导旅游经济中的竞争,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协调发展规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必然要发挥作用,并且要求旅游经济活动按照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的要求来安排旅游业各方面的发展速度,使旅游各要素之间结构合理,相互促进。
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寻找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作为经济活动,旅游业的发展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讲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矛盾又有统一。讲究经济效益还要处理好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关系,这二者也是既有矛盾又有统一。如何调节各种因素,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为制定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方针提供理论指导。旅游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是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协调旅游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经济运行的科学总结,它揭示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的经济规律,对旅游业的发展必将起到指导作用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是围绕旅游经济活动的进行而展开的,通过分析旅游经济活动的各个侧面、旅游经济活动进行的条件、影响旅游经济活动进行的因素、旅游经济活动同社会经济活动乃至世界经济活动的关系等,揭示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本质,探索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性。概括地说,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各个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旅游产品主要表现为无形的服务,而服务的提供(或生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研究旅游产品供给问题,必须研究旅游产品的概念、构成及特点,旅游活动商品化,旅游产品组合等,把握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从影响旅游供求的诸因素中,揭示旅游供求矛盾的规律性。根据旅游供求规律制定合理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向旅游者提供适销对路、使其能获得最大满足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的供求平衡。
分析旅游价格的影响因素、旅游价格体系以及掌握各种科学的定价方法和策略,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
旅游消费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消费,而是在生产活动进程中的现场消费。因此必须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研究旅游产品消费与供给的关系,以实现旅游者消费的最大满足。
旅游经济效益是旅游产业及企业所追求的经营目标,旅游经济效应是指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它们是判断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大小的主要标志。因此,旅游经济学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研究的是旅游收入与效益指标,旅游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旅游收入的乘数作用,介绍衡量旅游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旅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通过对旅游业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分析,对旅游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研究旅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旅游投资项目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以及我国旅游投资管理体制。为我国旅游项目投资提供经济评价的方法和选择标准。
旅游经济结构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旅游经济研究的重要方面,这些结构主要包括行业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战略则是关系到国家(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长远问题的课题,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的选择,也是旅游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旅游经济管理的必要性、职能、手段,以及国际上旅游发达国家对旅游经济的管理模式,为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借鉴。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专门学科,有独立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同时,旅游经济学又是一门边缘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旅游经济学必须借助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考察旅游活动在经济领域中的各种表现,以加深对旅游经济活动规律的认识。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的学科,它把社会经济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环节的内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中阐述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经济规律。它是建立部门经济学的基础,也是旅游经济学的基础。
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于它研究的领域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必然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等。由此可见,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指导。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旅游
经济中是以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旅游经济学对一般规律的研究,着眼点在于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另外,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矛盾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旅游经济内部具有其固有的特殊规律。如旅游业的产业结构、旅游消费和旅游市场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的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其产生、发展及其活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涉及社会心理、文化和身体等方面因素,也涉及自然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因素。因此,旅游学研究的范围较广,涉及多种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等。其中每一门学科的理论同旅游的结合便形成了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史学、旅游美学等。
旅游学是旅游经济学的基础,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观点研究旅游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旅游发展的经济规律。旅游经济学使对旅游活动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从不同侧面在理论上反映和概括这种现象的学科甚多,除上面提到的有关学科之外,还有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统计、旅游会计、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交通管理等,旅游经济学和这些学科的关系可分为两类。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是现代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现代旅游业的兴衰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活动的核心。此外,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产品,旅游产品既具备大多数服务产品的共性,也有不同于一般商品或其他服务产品之处。
对旅游产品的概念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不同的文献对旅游产品概念的概括往往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由此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
在有关旅游产品概念的界定中,许多中西方学者都对其做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者将旅游产品的概念归纳为经历说、组合说、交换说和综合说四种。
有些西方学者(Cooper,C.,Glibert,D.,Fletcher,J.,and Wan-hill,S.,1993)将旅游产品概括为4AS,即用4个以英文字母A开头的词语来表示旅游产品:
从上面可以看出,旅游产品是一个内涵相当广泛的概念,旅游产品的供给囊括了许多社会部门,上述说法从不同角度来界定旅游产品的概念,有助于人们从不同角度理解旅游产品的内涵。
一般说来,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旅游者开发,用于满足其在旅游活动中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两点内涵:
旅游产品作为一种以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产品,同一般的物质产品相比,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此外,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旅游产品也有其不同于一般或其他服务产品之处,具体表现在:
人们之所以购买旅游产品是由于其具有满足旅游者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时能感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旅游产品的这一功能和音乐、绘画、影视节目等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
人们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通过游览秀美的山水、体验悠久的文化等来追求心理和生理的享受,这种感受与普通的居家休闲在强度和广度上则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促使人们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外地旅游的根本动力。
旅游产品在空间上是不可转移的,其不可转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旅游服务所凭借的旅游资源和设施是固定的,所以旅游产品在地点上具有不可转移的特点。旅游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其本身仍固定于原定的地点方位上,旅游者只能到旅游产品的生产地点进行消费,即发生运动的是旅游者,而不是旅游产品。在这里,即使旅游产品发生了什么流动,那也只是旅游产品信息,而非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旅游产品在销售后,产品的所有权并不发生转移。有形产品通过交换带来所有权的转移,而旅游产品通过交换带来的是旅游者在一个特定时间和地点上对旅游产品的暂时使用权,却不是永久的所有权。旅游产品的所有权在任何时候都属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营企业。
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的流通不能通过运输而只能以旅游产品信息的传递,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旅游者的流动表现出来,旅游产品信息的传播效率和速度直接影响到旅游需求的大小。因此,旅游经营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尽快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就必须拓宽旅游产品信息流通渠道,尽量缩短信息传递时间和销售周期。
旅游产品一般都是在旅游者来到生产地点时,旅游企业才进行生产并交付其使用权的。服务活动的完成需要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共同参与。在这个意义上,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发生的。在同一时间内,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也就是旅游企业生产和交付旅游产品的过程。
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使旅游者和服务人员一起直接参与了产品的生产过程,二者的互动行为严重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及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关系,这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旅游服务和旅游消费在时空上的同一性,当没有游客购买和消费时,以服务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就不会生产出来,也就无法像其他有形产品那样,在暂时销售不出去时可以贮存起来,留待以后销售。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产品没有实现对应时间上的交换价值,就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并且损失的价值永远也得不到补偿,因为机会已经丧失,设施、人员已经闲置,资金已经占用。无论是航空公司的舱位还是饭店的客房,只要有一天闲置,所造成的损失将永远无法追补回来。
旅游产品的这一特点要求旅游企业对其产品实行差别定价以及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驾驭市场需求,以解决缺乏库存所导致的产品供求不平衡问题。
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它要满足旅游者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要求旅游产品的内涵也必须是丰富多样的。
因此,旅游经营者出售给旅游者的旅游产品,通常是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产品。这种综合性既体现为物质产品与服务产品的综合,又体现为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结合。此外,旅游产品的综合性还因为涉及众多的相关部门和行业,如直接向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旅馆业、餐饮业、交通业、游览点、文化娱乐场所,以及间接向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工农业、商业、建筑业、轻工业、纺织业、食品业、金融、海关、邮电、文化、教育、园林、科技、卫生、公安等。
对旅游产品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划分,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旅游产品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观光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公商务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
观光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以观赏和游览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为主的旅游产品。这类旅游产品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又被称为景观旅游产品,主要有山水风光、城市景观、名胜古迹、国家公园及森林、海洋等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是一种传统旅游产品,它构成了世界旅游产品的主体部分。这些旅游产品共同的特征是“走马观花”,旅游活动中参与性的内容较少。不过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也有部分观光旅游产品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休闲度假内容,使观光旅游产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吸引力。
文化旅游产品是指能够满足旅游者了解和学习某种文化需求的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主要有修学旅游、博物馆旅游、艺术欣赏旅游、民俗风情旅游、饮食文化旅游、寻根旅游、宗教旅游等。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通常蕴含着较为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吸引的旅游者一般也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消费能力。
度假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利用公休假期或奖励假期等进行休闲和消遣而购买的旅游产品。主要有海滨度假旅游、野营度假旅游、避暑度假旅游、避寒度假旅游、滑雪度假旅游等产品。度假旅游一般具有停留时间相对较长、消费档次较高、休闲娱乐性强等特点,要求自然环境优美、气候良好适宜、住宿设施令人满意,并且有较为完善的文体娱乐设施及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休假日的增加,度假旅游产品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和潜力。
公商务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是以公商务为主要目的,以旅行为基本手段,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辅助活动的旅游产品。公商务旅游主要有会议旅游、各种展览、订货会以及其他大型商业性活动等。公商务旅游产品通常具有下述特点:一是目的地一般不能根据旅游者的兴趣和爱好而随意改变;二是消费能力和档次较高;三是产品档次较高,有较好的获利潜力;四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公商务旅游的增长越来越强,而且设施和服务也向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
生态旅游产品,是指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关心环境保护、追求回归自然,并希望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状况。作为国际旅游的新潮流,生态旅游主要包括农业旅游、探险旅游、观鸟旅游、科普旅游等类型。
根据旅游产品的功能,可将其划分为康体旅游产品、享受旅游产品、探险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等。
康体旅游产品,是指能够使旅游者身体素质和体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和改善的旅游活动,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设施、器材和场地等条件。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有益于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康体旅游产品更是如此。康体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体育旅游和保健旅游两类。
享受旅游产品是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而提供的旅游产品,也是目前许多国家积极发展的新兴旅游产品。享受旅游产品主要有豪华列车旅游、豪华游船旅游、美食旅游、新婚旅游和奖励旅游等,其特点是设施豪华、旅游服务专业、娱乐项目多、旅游活动自由度大和旅游价格高。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享受旅游产品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
探险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过去从未见过、听过或经历过,既标新立异又使人特别兴奋、刺激和惊心动魄的旅游产品。探险旅游产品的突出特点是惊险、刺激,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主要有原始森林探秘、火山旅游、沙漠旅游、极地旅游、惊险游艺旅游等形式。
特种旅游产品主要是指满足旅游者学习和探求专业知识、技能需要的旅游产品。包括修学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园艺旅游、考古旅游等多种形式。特种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业务性和教育功能,因而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旅游活动,在现代旅游中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和潜力。
体验型旅游产品是由旅游生产者策划的花费时间来游览参观、参与所形成的一系列特定旅游体验空间生产活动的产物,以游客获得各种感官刺激和精神震撼为目标,以旅游者参与互动为特征,众多复杂因素构成的整体。
按旅游体验活动的内涵划分为刺激型、怀旧型、文化型、娱乐型旅游产品四种类型,它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如下表所示:
体验型旅游产品与一般的旅游产品相比,有着自身更为鲜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一切产品都是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所组成。核心部分是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本效用和核心价值;形式部分是构成产品的实体和外形,包括款式、质量、商标、包装等;延伸部分是随产品销售和使用而给消费者带来的附加利益。
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它们能满足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最基本的需要,是整个旅游产品的基本部分。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当代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作为旅游产品的基本要素,旅游资源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一个地区能否进行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
形式部分主要是指旅游产品的载体、质量、特色、风格、声誉及组合方式等,是促进旅游产品核心部分向生理或心理效应转化的部分,属于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实体和劳务的具体内容。
旅游产品的载体是物化形式反映出来的实体部分,主要指各种旅游接待设施、景区景点、娱乐项目等。旅游产品的形象、品牌、特色和声誉,是旅游产品依托各种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反映出来的外在价值,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具体形式。
由于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旅游产品不同的品位、质量、特色、风格和声誉,即旅游产品的差异性,甚至形成某些旅游产品的垄断价值。各种功能和类型互异的旅游产品有各自特殊的组合方式,但组合的目的是要把产品要素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旅游产品的组合方式也是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之一。
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是指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时获得的优惠条件、付款条件及旅游产品的推销方式等,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所得到的附加利益的总和。延伸部分虽然不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也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旅游者购买的是整体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和形式部分存在较强替代性的情况下,延伸部分往往成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进行选择和决策的重要因素和有效的竞争手段之一。因此,在旅游经济活动的分析和研究中,要对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外,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 L.J. Smith,1994)提出了不同的旅游产品解释模型。如下图所示,
他认为旅游产品的构成主要包括:
按旅游产品的开发程度一般可分为全新旅游产品、换代旅游产品和改进旅游产品。
全新旅游产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新需求,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或对新的旅游资源进行创新开发而形成的旅游产品。包括新的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等。全新旅游产品一般研制开发时间较长,投资较多并且技术创新的要求较高,因此开发的风险较大。
换代旅游产品,是指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较大改造后的旅游产品。如:旅行社重新设计原来的旅游线路,把一日游改为二日游、三日游;饭店对原有的硬件设施进行更换,提高服务档次和质量;对旅游景点进行改造而丰富游览内容;把一般公园改造为主题公园等。换代旅游产品的开发周期相对较短、风险也较小,但创新不够。对原有旅游产品的较大改造必须针对旅游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和旅游目的地的特点来进行。
改进旅游产品是指在原来旅游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改变或添加部分内容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吸引力,巩固和拓展客源市场。如在旅游饭店增加旅游服务内容,在旅游景区增加新的生活和旅游活动项目,在旅游线路产品中增加新的生活或活动内容等。改进旅游产品投入少、风险小,但在改进过程中应注意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增加文化科技含量,这样才能达到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目的。
按照旅游产品的销售方式,可将其分为团体包价旅游产品、散客旅游产品、自助旅游产品和分时度假旅游产品。
团体包价旅游产品,是指旅行社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活动项目,向旅游者推出的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一般规定统一的行程、统一的旅游内容,并且按照统一的价格收取费用。团体包价旅游是一种大众化旅游产品,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团体包价旅游中,旅行社成批购买单项旅游产品,并向旅游者提供全程活动安排,所以这种旅游产品具有价格便宜、方便安全的优点。但是,由于一切旅游活动均由旅行社安排,旅游者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可能充分地经历和感受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内涵。
散客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不参加旅游团体,通常只委托旅行社购买单项旅游产品或旅游线路产品的部分项目。同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相比,散客旅游产品在内容选择上余地较大,游客活动比较自由,能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受到旅游者的广泛欢迎,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发展很快,也是现代旅游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是,散客旅游产品一般不能更多地享受团体包价旅游的优惠,因而其价格通常高于团体包价旅游产品。
自助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不通过旅行社组织,而是自己直接向旅游交通部门、旅游饭店、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业预定或购买单项旅游产品,按照个人需求及偏好所进行的旅游活动。购买这种旅游产品的好处是自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购买旅游经营商的服务,不足之处在于旅游途中较为费事、花费较高、安全性差,另外这种旅游产品的购买形式多见于较为成熟的旅游者。
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各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为自助旅游提供了极为方便有利的条件,因此自助旅游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新兴旅游产品,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潜力。
分时度假旅游产品是指由分时度假经营商向分时度假会员销售的旅游产品。购买这种旅游产品的好处是由于住宿提前解决,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度假地,不必赶场般的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旅途较为省心,选择度假地比较自由、相对经济且安全。不足之处是需要旅游者提前支付十年乃至几十年的旅行住宿费,一次性投入过大,存在一定的风险。
旅游产品是一种直接面向旅游者的最终消费品,因此还必须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出发,从旅游者消费内容和需求程度两方面来分析旅游产品的构成。
按旅游者的消费内容,可将旅游产品划分为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组成部分。
从旅游消费结构来说,旅游产品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的消费潜力是不同的。
通常,饮食、住宿和交通存在着一定的消费极限,增加消费的途径是提高饮食质量、增加服务内容和多档次经营。游览、购物和娱乐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增加消费的方式是尽可能增加游乐项目,丰富游乐内容和大力发展适销对路、品种多样的旅游商品。
按旅游者的需求程度,旅游产品可分为基本旅游产品和非基本旅游产品。
基本旅游产品和非基本旅游产品的划分,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营者针对不同的旅游市场,提供不同内容的旅游产品,使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旅游者在选择和消费旅游产品过程中,有计划地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和档次水平,使旅游活动更轻松舒适,以达到有益身心的目的。
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看,旅游产品一般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商品和旅游便捷性等多种要素所构成。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它既是一个地区能否进行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决定性因素。
旅游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个部分。
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吸引功能。根据不同旅游资源的特点,通过开发和组合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各种观光、度假、科学考察、探险寻密、文化交流等旅游活动,以满足人们丰富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多方面的需求。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会使旅游资源得到永续的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设施是指直接或间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所凭借的各种设施、设备和相关的物质条件,是构成旅游产品的必备要素。旅游设施一般分为专门设施和基础设施两大类。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旅游经营者除了向旅游者提供少量旅游产品外,大量提供的是各种各样的旅游服务。旅游服务的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
旅游商品是指有实用性、纪念性、礼品性的各种物质形态的商品。旅游商品反映了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艺术和工艺水平,能够使旅游者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并留下美好的回忆。旅游商品主要包括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文物古玩、金银玉器、土特产品、书法绘画等。它们大多数价格较高,消费潜力较大,只要为旅游者所喜爱,他们就可以反复花钱购买,因此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
旅游便捷性主要表现为进入旅游目的地的难易程度和时效标准,是旅游产品构成中的基本因素之一。它不仅是连接旅游组成部分的中心线索,而且是旅游产品能够组合起来的前提条件。旅游便捷性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无论是对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等单项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对旅游线路等整体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树立市场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旅游产品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确保旅游产品生命力经久不衰的重要条件。没有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开发,不仅不能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而且还会造成对旅游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破坏。
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具体包括两层含义:
任何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可能迎合所有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对产品开发者而言,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确定当地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使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同时,要根据旅游市场定位,调查和分析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把握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特点、需求规模、需求水平及变化规律和趋势,从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使之在推向旅游市场后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产业,因此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在产品开发前一定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认真进行投资效益分析,从而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旅游产品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具有文化属性,因此,在保证旅游企业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强调旅游产品开发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努力提高旅游地的综合效益。
旅游产品的开发必然意味着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原始状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文化的影响及当地经济结构的影响。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协调好当地环境、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手段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悠久文化的传承和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
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依照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来进行,突出当地资源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即做到旅游产品特色化,包括旅游吸引物特色化、旅游产品组合特色化、旅游交通方式特色化、旅游服务特色化、旅游活动组织特色化等。开发中要注重产品的个性,不能盲目机械地模仿其他旅游地的做法。
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根据旅游市场上人们的旅游需求及变化,按照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规律,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并且与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组合,形成可以提供给旅游者消费的旅游产品。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线路旅游产品的开发,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把各种单项旅游产品与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旅游产品开发是否成功,通常与线路旅游产品能否为旅游者所接受密切相关,因为线路旅游产品是旅游者购买和消费最多的旅游产品,是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具体形式。
线路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要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
旅游线路产品的开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通常,线路旅游产品开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按线路旅游产品的性质,可以划分为普通观光线路旅游产品和专项线路旅游产品两大类;按线路旅游产品的游程时间,可以分为一日游线路旅游产品与多日游线路旅游产品;按线路旅游产品使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团体线路旅游产品、散客线路旅游产品和自助线路旅游产品。
专项旅游产品又称专题旅游产品,是指依托特殊的资源条件,抛开大众旅游产品,只向市场的某一小部分群体提供的特殊产品。
常见的专项旅游产品主要包括:
从上面的概念可以看出,专项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特定旅游需求而开发的旅游产品,此类旅游产品的需求者一般都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特长。因此,在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注重不同旅游者对不同旅游产品的偏好、市场需求规模和本地资源特色等方面的内容,然后根据不同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其对于特定旅游产品的需求。例如,深圳市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坚持高标准、高档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出了大批环保、新、奇、特的旅游产品。如把宝安区的福永海鲜渔村、万丰村,龙岗区的客家村寨、南岭村,南山区的新安故城等串成“城乡游线路”;把股票交易市场、有色金属联合交易所、书城、地王大厦、工业展览馆、高科技企业等一批能反映特区经济建设与发展成就的场所串成“都市游风景线”;以金威啤酒厂三期工程为重点的“工业旅游线”;“购物旅游线路”则是在商业高度集中的罗湖区和福田区兴建旅游商品步行街,把“娱、购、游”融为一体,突出新、奇、特的购物环境。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的地域载体,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旅游者在旅游地所能参加的一系列旅游活动,以及能够得到的一切旅游服务。这些都需要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接待设施的完善、人力资源的培养、环保措施的制定等做出统一的安排和部署。由于开发历史和开发程度的不同,旅游目的地在开发的重点和方向上也不相同。
为了最有效地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必须制定正确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指导旅游产品的合理开发。常用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有以下几种:
这种开发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旅游市场而提供其所需要的旅游产品。如某旅行社专门以青年市场为目标开发的新婚旅游、探险旅游、修学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
市场型组合策略有利于旅游企业集中力量对特定的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其各种旅游需求,开发满足这些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但是,由于市场型组合策略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单一,市场规模有限,会使旅游企业的产品销售受到一定的限制。
产品型组合策略是指以某一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多个目标市场的同一类需求。如漂流旅游公司主要开发漂流旅游产品来满足各种各样的旅游者。
采取这一策略,开发和经营的成本较少,利润率较高且易于管理,并且可以集中旅游企业的资金不断完善旅游产品,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度加工,加强对旅游产品的促销宣传,有利于树立鲜明的旅游企业形象。但是,产品型组合策略会使旅游企业产品类型单一,增大了旅游企业的经营风险。
市场—产品型组合策略是指旅游企业或旅游目的地开发和经营多种旅游产品推向多个不同的旅游客源市场。如某旅行社同时经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多种产品,并以欧美市场、日本市场、东南亚市场等多个旅游市场为目标市场。采取市场—产品型组合策略,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扩大旅游企业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份额,减少产品经营风险。但是,由于同时开发和经营多种旅游产品,会造成旅游经营成本较高。因此,要求旅游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实力,才能有效地采用该策略。
旅游产品和其他产品类似,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旅游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也会经历一个从推出到发展、由盛而衰到最后退出市场的过程。所谓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旅游产品从进入市场到最后被淘汰而退出市场的过程。
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最早是德国学者克里斯特勒(Christaller W.)于1963年在研究欧洲旅游发展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巴特勒(Butler)于1980年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并被广泛应用到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解释中。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一般经过6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以及衰落或复兴阶段
他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是,
在衰落或复苏阶段有可能发生四种情况:
不同的旅游地及旅游景区,其生命周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会有所不同,不同性质的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往往在各阶段的表现形式会有所差异。有的甚至还会有起伏的现象出现。在诸多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双周期模型提出了长周期和短周期的概念,长周期是指旅游地从起步到最终衰落及消亡的漫长的周期,短周期是指旅游地在旅游吸引力环境保持不变的一段时期内所历经的周期。在短周期内,旅游地的演进只表现为旅游接待状况的变化。
双周期模型的意义在于:短周期将告诫人们旅游地若不作出复兴努力,那么它终将会“中途”衰落下去;长周期则是预示在未到最终衰落及消亡之前,旅游地永远存在着复兴的可能性
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购物也是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人们对旅游商品概念存在着三个意义上的理解:
一般认为所谓的旅游商品,是指那些主要基于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要而开发、销售并且主要为旅游者所购买的有形物品。它包括三点内涵:
旅游商品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本质属性反映的是旅游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和产品的内在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外在特征是指旅游商品由于其服务于特殊的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外在表象。综合来说,这些外在特征主要包括:
旅游商品丰富多样、种类繁多,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以上分类没有严格的界限,有的纪念品既是旅游纪念品又是工艺品,如陕西的兵马俑复制品。
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开发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大小。我国旅游商品收入只占到旅游业总收入的25%左右,远低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40%~60%的水平。因此,旅游商品的开发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目前,由于人们对旅游商品概念及内涵的理解不统一,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旅游商品开发原则理解的混乱。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学者提出的旅游商品开发原则多达几十种,其中比较公认的开发原则主要包括:
心理学和经济学对需求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当人们的有效需求为旅游产品时,这种需求便成为旅游需求,即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有一定支付能力和足够闲暇时间的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这个概念强调了旅游者的购买意愿、实际支付能力和拥有的闲暇时间三个要素,也体现了旅游需求产生的约束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有效需求。有效旅游需求是指具有旅游动机、足够的闲暇时间和一定支付能力的需求,三者缺一不可。它反映了旅游市场中的现实旅游需求状况,是分析和预测旅游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经营者制定营销策略的出发点。凡是缺乏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被称为潜在的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是人们消费需求中的一种特殊需求,具有区别于其他需求的重要特点。
旅游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构成对旅游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旅游需求规模和结构。
从人口的数量和素质看,
从人口分布的城乡状况来看,
从人口的年龄看,
从人口性别和职业构成来看,
旅游者可支配收入状况的变化是影响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当人们的收入提高时,对任何商品都愿意多消费一些,而当其收入下降时,则要紧缩其需求量。但是,由于各种商品的性质不同,对收入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对收入变化的反应不大,无论收入情况如何,人们总是首先保证对生活必需品的购买。收入提高时,人们不会大幅度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而会增加非商品性消费的支出。特别是对用于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活动的支出比例增加的幅度更大。
除了可支配收入以外,旅游活动的进行还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没有时间就不能产生旅游行为。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相对减少,而用于闲暇的时间则不断增多。特别是许多国家和企业推行“每周五日工作制”和“带薪假日”,使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有的国家和地区年休假日高达140天,占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闲暇时间的增多大大地推动了旅游需求的产生。人们不但产生了短期休闲旅游的需求,而且逐渐增加了远程旅游乃至国际旅游,以便到世界各地去观光、度假、游览等。因此,闲暇时间也是影响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价格是影响旅游需求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旅游产品价格变化不仅影响旅游者的购买能力,产生收入效应,还会产生替代效应。通常情况下,旅游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化而作相反方向的变化,即价格上涨,旅游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下降,旅游需求量就会增加。因此,旅游产品价格对旅游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旅游资源是保证旅游需求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础。旅游资源本身的特色对旅游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也会刺激旅游者产生旅游需求。因而,旅游资源与旅游需求是相辅相成的,旅游资源刺激旅游需求的产生,而旅游需求则促使旅游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此外,由于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无形的服务,旅游目的地提供的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良好的旅游服务会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进而对旅游者形成吸引,刺激其产生旅游需求,反之,低劣的旅游服务不仅会破坏旅游地的形象,更无法促使旅游者产生旅游需求。
在国际旅游中,汇率变化会影响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对价格,当旅游目的地所在国家的货币升值时,实际价格上升,前往该国的旅游者及其停留时间就减少;反之,当旅游目的地所在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实际价格下降,就会促使前往该国的旅游需求增加。可见,汇率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国际旅游总量的增加或减少,但是会引起货币升值国家的旅游需求减少,而货币贬值国家的旅游需求增加。
旅游需求不仅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且旅游需求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水平的变化。
旅游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分支领域,因此旅游经济学的规律和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底层原理是相通的。
旅游需求的变化状况及水平,一般可以通过旅游需求指标来反映和衡量。由于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运用一系列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旅游需求状况,这些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反映旅游需求状况的一整套指标构成旅游需求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旅游需求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四类指标构成:
旅游者人数指标反映了旅游目的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的数量状况,一般以旅游者人次数来衡量。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通常根据这一指标来了解客源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数量和变化情况,同时,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发达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在我国,旅游者人数指标主要有两个:国内旅游人次数和国际旅游人次数。
旅游者停留时间指标有两个:旅游者停留天数和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
旅游者消费指标是以价值形态来衡量旅游需求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它分为三个子指标:即旅游者消费总额、旅游者人均消费额、旅游消费率。
旅游供给的概念及特点
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对应的一组概念。需求是对消费者而言,供给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向市场提供的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或服务。
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旅游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旅游目的地(或经营者)愿意而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旅游需求是旅游供给的基本前提条件,有旅游需求才会有旅游供给。
旅游产品经营者,必须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建立起一套适应旅游活动需求的旅游供给体系,才能保证旅游活动需求的实现。
旅游经营者在提供旅游产品时,要对旅游需求的内容、层次和变动趋势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和预测,才能针对人们的需求制定旅游供给计划,科学地组织旅游产品的生产,达到提供旅游供给的目的。
所谓的有效供给是指旅游经营者愿意并且可以提供的旅游产品。
旅游经营者愿意提供旅游产品,
旅游经营者可以提供的旅游产品包括两大类,即:
只有两者相互配合,并在数量、结构等方面相适应,才能向旅游者提供有效的旅游供给,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供给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供给,这不仅是因为旅游产品的性质,还因为其交付过程的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产品的供给特征外,旅游供给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供给主要体现为各种旅游产品,根据旅游供给的特点以及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的构成情况,可以将旅游供给分为基本旅游供给和辅助旅游供给。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供给的首要内容,也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首要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旅游资源越丰富,越有特色,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强。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发展,最基础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其形成原因和属性,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的最大差异就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甚至促成旅游行为。根据不同旅游资源的特点,通过合理地开发和组合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各种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学考察、探险寻觅、文化交流等旅游活动,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设施是指为直接开展旅游经济活动,满足旅游者行、游、住、食、购、娱等诸方面需要所提供的设施。
旅游设施是一国或地区旅游供给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程度、规模大小决定了其旅游接待能力的大小。主要的旅游设施包括以下内容:
旅游服务是指旅游从业人员通过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娱乐设施为旅游者直接提供的劳务,包括商业性旅游服务和非商业性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入境签证服务、翻译导游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运输服务等方面。旅游服务直接面对消费者,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旅游者对它的评价。因此,热情、友好、礼貌、周到和高效是旅游服务的基本要求,也是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环节。
辅助性旅游供给不是直接针对旅游者而提供的,其数量和质量反映着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并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这类设施分为两大类:
旅游基础设施一般是由国家或旅游系统之外的部门投资建设的,旅游企业借以利用或者由其他部门和旅游企业共同投资兴建的。其完善与否对旅游活动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因此必然影响旅游经济活动的效果。
如上所述,旅游产品的供给构成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要素,除了以上要素外,还有许多因素都会对旅游供给产生重要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旅游供给的基本要素是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是旅游经营者不能任意改变的。旅游经营者只能把旅游资源优势作为旅游供给和旅游经济增长的依托点,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向旅游市场提供具有特色的旅游对象物,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
但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是无限的,而是受到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此,旅游目的地环境容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旅游供给的规模和数量。如果旅游者超过了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容量,不仅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而且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甚至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这样又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产品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旅游供给量直接受到旅游产品价格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旅游产品价格提高,旅游经营者在同样的成本投入中可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会刺激旅游经营者增加旅游供给量;反之,旅游产品价格下降,则会导致旅游经营者的利润减少,从而会减少旅游产品的供给量。因此,旅游供给的规模和数量直接受到旅游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并与旅游价格呈正相关方向变化。
旅游产品的供给量除了受自身价格变化的影响外,还会间接地受其他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例如,当交通费涨价时,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价格不变,则意味着旅游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了,从而相对利润也随之减少,进一步引起旅游供给的减少;反之,当交通费用降价时,会使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价格相对提高,从而使旅游目的地的相对利润随之增加,进一步引起旅游供给增加。因此,无论旅游相关产品的价格是增加还是减少,都必然引起社会要素资源的重新配置,进而影响到旅游产品供给量的变化。
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旅游产品的成本高低。在旅游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若各种要素价格提高了,则必然使旅游产品的成本增加而利润减少,于是引起旅游产品供给量也随之减少。反之,若各种要素价格降低,则使旅游产品成本降低而利润增加,于是刺激旅游产品供给量随之增加。旅游产品是一个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在内的综合性产品,各种要素价格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旅游产品供给的变化。
旅游业是一个依存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在社会现有的经济发展基础上为其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才能形成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才能有效地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产品。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为旅游产品的供给提供各种物质基础保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旅游供给的数量、质量和结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对旅游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科技进步可以为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的手段,为旅游者提供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完善的接待服务设施,也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供科学方法,为保护和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此外,科技进步也可以加速旅游资金的周转,提高旅游业劳动效率,从而降低旅游产品成本,使得同样多的生产要素可以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各种旅游经济方针和政策也是影响旅游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有关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规划,扶持和鼓励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税收政策、投资政策、信贷政策、价格政策、社会文化政策等,不仅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旅游供给的规模、数量、品种和质量。
除上述客观因素外,旅游生产经营者的心理预期对旅游供给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旅游生产经营者对旅游业的前景看好,他们就会增加旅游供给,否则,他们就会减少旅游供给。当然,旅游生产经营者的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归根结底也是由客观条件决定或制约的
旅游供给的衡量是十分复杂的,因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构成要素较多,从而不能用单一的服务内容或指标来对旅游供给进行衡量。因此,在实际中一般是通过分析旅游地的承载力来确定旅游地容量,即旅游供给的最大潜力。
通常,对旅游地的承载力主要是分析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资源容量、社会经济容量和游客心理容量等内容。
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容量,是指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或容纳旅游活动的数量极限,超过这一极限,旅游活动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旅游者进入任何一个旅游地后,都会产生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消费,这些消费必然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垃圾,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因此,通过测算旅游者所产生的污染物、环境自净能力和人工治理污染的能力,就可以大体测算出生态环境的容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容量,是指在保持旅游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者人数或旅游活动量,也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大边界。
对旅游资源容量的测算,一般是对旅游地已开发的旅游景区的容量测算,其具体方法有面积法和线路法两种。
是根据旅游景区的空间面积或可供游览的规模、游客周转率和人均游览空间标准进行测算。
不同类型的旅游地游览空间标准是不同的,可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标准进行计算。
面积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是根据旅游景区的游路长度、游客周转率和标准游览距离进行测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旅游地的社会经济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能够接纳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活动量。超过这个限量就会引起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的反感,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甚至出现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对立和冲突等。
对旅游地社会经济容量的测算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测算住宿能力和食品供应能力来反映。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旅游者心理容量,是指保证旅游者旅行和游览舒适满意的极限游客接待量,超过这个极限,旅游者的舒适感和满意程度就会下降。
对旅游者心理容量的测算,一般是根据旅游资源容量计算公式测算。因为在计算旅游资源容量时所采用的游览空间或间距标准,通常是按照最低极限来测算,但为了保证游客的舒适和满意,应按照合理标准来测算,而这个合理标准通常可根据问卷测试或经验估计而获得。
旅游消费是一种高层次消费,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伴随着收入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而产生的精神消费。不断改善和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实现旅游消费的合理化发展,既是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旅游消费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个人享受和发展的需要,通过消费一定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引起的各种消费现象和消费关系的总和。
对于旅游消费概念的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正确把握:
旅游消费作为人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旅游活动的广泛性、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及旅游消费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具有与一般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消费的不同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者前往异地进行旅游,旅游目的地的游览和娱乐活动是旅游者进行消费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旅游者最根本的需求。但是为了实现其旅游经历,他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消费,其中包括对饮食、住宿、交通、购物、通讯等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消费。这些消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一般情况下,如果缺少任何一种形式的消费内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如
这些都表明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旅游消费具有变动性特点,是由旅游者的个体差异性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其变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旅游消费以劳务性服务消费为主,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进行消费的过程就是旅游从业人员为其提供旅游服务的过程;同时旅游消费的过程又是一个旅游者与旅游服务人员互动的过程。旅游服务人员的仪表仪容、服务技巧、服务技能以及服务态度都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并直接影响旅游者消费的满足程度。
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满足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双方接触中的情感因素。即便服务所凭借的旅游设备设施等有形产品的质量有时欠缺,但是通过服务人员真挚、热情、友好、周到的服务,同样可以使旅游者的消费得到满足;相反,如果服务人员不注重自身的举止言谈、仪表仪容,在提供服务时表情冷淡、消极怠慢、服务技能低下,即使拥有再完美的服务设施,消费者也不会感到满意,这说明了在旅游消费中,情感因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和时间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具有不可重复性。形成旅游产品的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设备,以及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向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服务,与其他物质产品不同,它不具有可转移性,必须是旅游者亲自到旅游景区进行消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旅游产品并加以消费。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在时间上只具有暂时的使用权,而无长期的所有权。旅游活动结束之后,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使用权也就结束。
旅游产品中所包含的无形部分,也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提供的服务,它的时间性更强,只有当旅游者消费这些服务时,服务才构成产品。旅游产品中的劳务和一般商品中的劳务不同,一般商品中的劳务是以物化形式存在于商品之中,可以储存起来,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不会消失,消费者可以重复利用。而旅游产品中的服务是随着旅游产品的消费而发生的,旅游活动一旦结束,旅游消费就终止,旅游服务也就终止。因此,旅游消费具有不可重复性。
旅游消费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为了实现旅游经历而进行的消费。
因此,在旅游消费中,旅游服务的消费是其主要的部分。服务是以劳务的形式存在的,是满足某种特殊需要的经济活动。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尽管其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但服务消费占主导地位。旅游服务消费不仅在量上占有相当比重,而且贯穿整个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旅游者不论是从常住地到旅游地,还是在旅游地的游览观光过程中,都离不开旅游服务、商业服务以及咨询服务等。
以劳务形式存在的旅游服务产品,只有在被消费时,它的价值才能实现,一旦旅游活动结束,旅游者不再享用,旅游服务就不复存在。因此,服务消费同时就是服务产品生产的过程,没有服务消费就没有服务产品的生产,二者在实践上是严格统一的。另外,由于旅游消费的异地性,旅游者的消费必须离开常住地,离开熟悉的基本生活环境,克服空间距离才能实现,为此,旅游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也是统一的。
旅游消费与旅游服务产品的生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统一性,决定了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也就是说,旅游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有一次,一次生产只能是一次消费,一次消费的结束就是一次生产的完成,旅游消费不可能像购买一般消费品那样,购买后可以反复地使用。对于旅游服务产品效果的评价,一般难以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这种服务产品的好坏及质量如何,往往是根据消费者的自我感受来判断的,因此即使是同一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产品,不同的消费者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旅游消费不仅是整个旅游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对于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消费是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动力。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再生产环节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生产和消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旅游经济活动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经济循环过程,因此旅游消费是第一次旅游经济活动过程的终点,又是第二次旅游经济活动过程的起点。
旅游生产决定旅游消费,旅游消费引导旅游生产。在旅游经济运行中,旅游生产取决于旅游需求,而旅游需求的形成和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消费的发展。因此,旅游需求的变化不仅决定了旅游消费的数量和水平,而且通过旅游消费决定旅游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同时,旅游消费又是旅游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的最后条件,如果没有旅游消费则旅游产品卖不出去,旅游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旅游经济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此外,旅游消费还对旅游产品的质量、结构、经济效益进行最终检查和评判,如果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不能适应旅游者的多样性消费要求,则旅游产品就会因滞销而无法实现其价值,旅游业的再生产也就无法顺利进行。
在现代经济中,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现代化大生产需要社会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劳动力,要求劳动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积极主动地创造性,以及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力。为此,不仅要改善劳动者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劳动者基本生存的需要;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旅游消费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方式,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们进行思想品德及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身心、增进健康,使劳动者的体力和智能得到发展,能够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并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全面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旅游消费作为一种享受性和发展性的高层次消费活动,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的需求。因此,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必须依托各种旅游资源,凭借各种基础设施、接待设施等物质资料,为旅游者提供舒适、方便、卫生、安全的旅游服务,使旅游者获得美好的消费体验。
旅游投资是旅游经济活动正常运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通过旅游投资,可以确保旅游经济活动具有足够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投入,从而实现旅游业的扩大再生产,不断增加旅游供给能力,并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旅游投资又是优化旅游经济存量结构,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重要经济活动。
旅游投资,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将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到某一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获得比投入资金数量更大的产出,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活动。旅游投资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农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是一个涉及面广且内容丰富的投资领域,既具有一般项目投资的客观规律性,又具有与一般项目投资的不同特点,概括起来旅游投资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投资的对象主要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这些资源已经全部纳入了国家的法律保护,资产归国家所有。更为重要的是,在法律上,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营权,是不可转让的。因此,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不能进入市场流通,成为旅游产业投资的资源限制。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产业,因此旅游投资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旅游投资内容涉及与旅游业相关的各行各业,如游憩业、接待业、营销业、交通业、建设业、生产业、商业等,还涉及旅游智业(规划、策划、管理、投融资、景观设计等咨询行业)。
旅游项目投资,已经脱离单一项目投资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投资商,着眼于区域整体投资,力求整合旅游产业链,整合多元产业,寻求综合收益的最大化。这是旅游投资发展的趋势,也正在成为旅游投资的特点。随着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旅游与城市景观、房地产、小城镇、休闲娱乐等深度结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互动的庞大体系,我们称之为“泛旅游产业”,其包含的投资内容就更加广泛。
生产领域中的工业等部门,其产品体积一般都较小,生产活动中总是一边投入和消耗资金,一边推进生产过程,每小时、每日、每月或每季都能完成产品。旅游投资活动则不是这样。旅游投资大多数用于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造型庞大、地点固定,又具有不可分割性,这些决定了投资建设的周期很长。在投资实施和资产形成时期,大量的一次性费用长时间内退出国民经济的流通,并且在这一较长阶段不能创造出任何有用成果,要到整个建设周期完结时才能形成资产产品。
从微观经济投资活动来说,一个旅游项目的投资周期主要由投资决策期、投资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三个阶段构成。一般情况下,
旅游投资的实施,客观上是一个不可间断的过程。从事直接投资,在决策立项之后,投资项目一旦被批准动工建设,就必须不断投入资金和其他资源,以保证连续施工和均衡施工的需要。投资实施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和中断,不仅不能按期形成新增固定资产,为社会增加产品和积累,而且已投入的大量资金占用和呆滞于没有完工的工程,不能周转,扩大了投资支出,失去了时间价值。对于已经建造起来的半截工程和已到货的设备,如果保养维护不妥,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浪费。
在旅游投资活动中还表现出波动性,投资支出具有高峰期的特点。通常在一个投资项目的投资周期中,实施期的投资支出要比决策期多,建筑施工阶段的投资支出要比建设准备阶段大,到了建筑施工中期,设备大多到货,投资达到最高峰。这一特点要求规划好项目进度和投资分布,在安排宏观、中观投资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好在建投资规模和投资总规模的关系。在一定年度里,新开工的项目,大中型投资项目不宜过多。否则,到了一定年度,过多的项目同时处于投资高峰,资金和投资品如果都满足不了需要,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投资收益的风险性,是指投资实施的结果具有风险性或不确定性。即投入的资本可能不仅不能得到预期收益,甚至可能发生亏损或血本无归的危险。
在经济活动中,预期能获取经济收益是普遍的要求。旅游投资一般都是在预测的期望值高于银行信用利率的基础上做出决策的。但是,实施投资的结果不能保值、增值,甚至发生亏损而不能收回投资的风险是存在的。形成旅游投资收益风险性大的原因有:
旅游投资收益不确定性的特点促使投资者一方面要加强旅游投资的可行性研究,进行科学的旅游投资预测和分析,尤其是对旅游投资前景预测和环境变化的分析,尽可能降低这种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加强旅游投资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旅游投资责任制和管理运行机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旅游投资的失误,降低旅游投资的风险性。
从不同的视角,旅游投资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总体来看,旅游投资具有周期较长的特点,但根据旅游投资的内容不同,其旅游投资回收期的时间也不同,因此一般可将旅游投资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按旅游投资项目的建设性质和开发程度可将旅游投资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按投资领域划分,旅游投资可分为景区项目投资、饭店宾馆投资、旅游教育投资、旅游交通投资、游乐设施投资、旅游商品开发投资以及其他投资。
这种划分,要注意区分为了其他目的的投资与为了旅游目的的投资。这种差别有时很难区别开。比如某地区投资改造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既可以服务于非旅游部门,也可以服务于旅游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判断该项投资是否是旅游投资的标准主要是看在投资动机中是否兼有发展旅游的目的。如果某项投资完全不考虑旅游的目的,则虽然该项目建成后对旅游发展有促进作用,也不能视为旅游投资。反之,某项投资虽然兼有其他社会文化活动的目的,但其投资具有发展旅游的目的,能扩大旅游者的流量,促进旅游者扩大消费支出等,则可以定为旅游投资。
将旅游投资按投资领域分类是最基本的投资分类方式,它具有针对性强、分类界限清晰、简单等优点,在各种场所广泛使用。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旅游投资主体多样性,一般根据旅游投资主体的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如果按照投资主体资金筹措方式的不同,可将旅游投资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按投资目的划分,旅游投资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决策是指从多个可以达到统一目标并可相互替代的行动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决策贯穿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大至国家大政方针,小至个人生活、工作的决策,尤其是经济部门和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更是面临大量的决策问题。旅游业也不例外,没有旅游投资决策,就没有旅游项目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投资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旅游投资目标,对有关投资项目在资金投入上的多个方案比较,选择并确定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投资者往往受限于资金风险、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做现实的选择,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旅游投资决策的方法和特点,才能更正确地做好旅游投资决策。一般而言,旅游投资决策有三种类型:
确定型决策方法是指对自然状态发生的已知情况下进行的决策。应用确定型决策方法需要三个条件:
在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方案的对比,可直观地得出优化的决策结论。例如,旅游企业有一笔资金,可以用来购买利率为8%的五年期国库券,也可以用来购买某公司利率为10%的三年期企业债券。这两种利率都是确定的,旅游企业购买它们均不存在任何风险。但是二者利率不同,还本付息也不同,因而,旅游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目标,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这就是确定型决策。
投资或建设方案的收益值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可以估算,但各方案出现的概率则难以预计。所以在旅游投资决策时,先做出各种可行方案,然后对各种可行方案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的选择方案有大中取大法、小中取大法和后悔值决策法等。
风险性决策也叫统计型决策或随机型决策,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决策要素:
风险型决策的过程一般是根据预测概率和收益值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其中期望收益值最大的即为最优方案。这类决策一旦失误,会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损失。
旅游投资决策的程序,是指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各工作环节应遵循的符合其自身运动规律的先后顺序。旅游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不是人为确定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符合规律性的程序。遵守科学的决策程序,项目投资就可能会产生较好的效益。反之,投资就可能失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我国旅游大中型投资项目决策程序主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投资决策程序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投资决策的结束。要全程跟踪,随时监控。当一项投资方案被批准执行后,管理人员应继续审查原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如果在方案执行过程中,由于企业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而使原有决策不再可行时,就应该做出中止该方案执行的决策,以避免更大的投资损失。
根据国家规定,一般工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包括10项主要内容。旅游投资项目属于非工业项目,其可行性研究需要结合旅游行业的特点,参照工业项目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旅游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可行性分析在以资产为基础的投资方面的分析,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新酒店、汽车旅馆或度假胜地的投资。可行性分析通常与具体的商业发展相关联,这需要比一般性投资潜力评估更为详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