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交流的语言。其中,部分科目的异常正是企业向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
一、“外伤”信号
外伤首先在现金流量表。如果企业遭遇严重的外部冲击,首当其冲的是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大幅减少。比如本次疫情,受需求停滞、供给冻结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现金流告急。
救助不及时,会逐步蔓延至资产负债表。大幅减少的经营性现金流,如果没有得到投资和筹资现金流的补充,进而会侵蚀资产负债表里的权益和流动资产。
外伤自救在“快收慢付”,重在止血。能收回的账款尽快收回;能晚付的款项尽量晚付;不着急的、不必要的支出尽量压缩。
外伤施救重在及时补血。比如政府、金融机构和股东对企业定向的融资支持。
能不能扛过去主要看自己。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身负重伤,经过及时的救助及自我的修复,康复是大概率事件;但如果原本就是疫病缠身的老年人,外伤很有可能就成了催命符。
二、“慢性病”信号
慢性病体现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左端。
1.虚胖:同等收入需要消耗更大规模的资产。说明企业很可能存在货币资金浪费、存货积压、在建工程建设期过长、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2.贫血:同等收入不产生合理的现金流。企业收入的激增,没有带来货币资金,反而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存货和在建工程。这说明其自身造血能力是有问题的。
3.心脑血管疾病:不合理的成本费用管理。成本费用过高,很可能企业要么人浮于事,要么存在不当消费。
4.衰老:毛利持续下降,甚至连续亏损。如果伴随销售费用居高不下,说明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以上病症短期内要命的可能性不大,多加调理,企业还是有望恢复健康;但如果不加节制蔓延,也可能发展成绝症。
三、“绝症”信号
绝症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右端。
猝死风险:金融机构债务占比过高。于企业而言,金融机构是甩手掌柜,晴天放伞、雨天收伞。如果这类主体占比过高,则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会明显下降。
癌症:股权架构不合理、实际控制人动机不纯。企业到底谁说了算?大小股东是三观一致的灵魂伴侣,还是怀揣不同理念的露水姻缘?一旦分道扬镳是“各自安好、相忘于江湖”还是“鱼死网破、同归于尽”?实际控制人把企业当孩子培养,还是当猪饲养?
这些远比上述任何外伤和慢性病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