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 > 国际组织 > 国际组织

联合国与中文

时间:07-02来源:作者:点击数:
  1945年4月25日,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旧金山制宪会议隆重召开。来自50个国家代表们在全体会议和委员全体会议上对敦巴顿橡树园建议、雅尔塔协定以及各国政府提出的修正案进行了研究讨论,起草了共111条的《联合国宪章》。6月25日晚,全体大会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6月26日早上,与会153名代表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礼堂举行了签署宪章的仪式。各国正式代表逐一在中、英、俄、法、西5种文本的宪章上签字。按照四个发起国的英文字母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代表团专门从唐人街订购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笔、墨、砚等中国文具,当首席代表顾维钧在宪章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而中国人也把汉字留在了《联合国宪章》签署区的第一行。
  
  同年10月24日,在中、美、英、苏、法及大多数签字国交存了批准书后,《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人们盼望已久、寄予希望并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新型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联合国终于宣告成立。为实现宪章的主要宗旨,特组建了六个主要机关包括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按宪章规定,联合国的正式语言为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1973年阿拉伯文也成为其官方语言),工作语言为英文和法文(1948年西班牙文、1968年俄文、1973年中文和阿拉伯文也成为其工作语言)。按宪章规定,所有官方语言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联合国的多语环境就这样形成了。
  
  今天,秘书处由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和世界各地工作的大约4万4000名国际工作人员组成,从事联合国各种日常工作,纽约总部的员工大约有5000名。这样的规模是联合国成立之初所料未及的,在联合国成立伊始,单单是为51个会员国搭建交流的平台,已经是一件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而中国人是当时联合国系统里的稀有资源。
  
  一、联合国早期中文使用概览
  
  1946年,联合国新闻部下属的联合国电台开始用5种官方语言向全世界广播。通过当时最先进的传播技术,联合国电台的普通话广播同步在中国播出,为世界各地的华人听众直接报道联合国的最新动向,传递联合国的声音。
  
  然而,在联合国秘书处,和联合国正式语言打交道最多的是大会和会议管理部。大会和会议管理部负责为联合国大小会议提供全套服务,包括向技术秘书处提供协助,规划和筹办各种会议,提供口译服务,将发言和文件翻译成联合国各正式语言,以及制作编印联合国文件和出版物。其下属的中文处负责联合国文件从其他五个联合国官方语言译成中文。1946年第一批进入联合国的中国人,有相当一部分从事中文翻译工作。当时语文司下设中文翻译处,共有定稿、翻译、抄写等人员十几名。此外,设中文口译组一组,名词专员一人,中文编辑三人。军事参谋团又另有一小组中文笔、口译服务。随着中文翻译工作量的增加,中文处最初每隔一两年便需增加若干翻译人员,而以1949年那次的规模最大,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三处试场举行,录取了大约二十名译员。其后在1952、1968、1970及其他年份也曾招考,但录取人数较少。
  
  1952年,随着联合国秘书处大楼的落成,联合国总部成为纽约市最受欢迎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超过100万人前来访问,其中约一半会加入联合国提供的导游参观。在新闻部提供的多种语言导游服务中,中文导游往往供不应求。中文导游员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向广大华人游客介绍联合国的基本架构、历史使命和最新动态。可以说,参观联合国是许多华人游客对联合国的唯一亲身接触。
  
  在这一时期,联合国各个部门都能见到华人的身影,他们大多来自台湾、香港、美国等地,一时南腔北调,也好不热闹。不过,在联合国的日常工作中,作为5种正式语言之一,中文的地位却非常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贫穷落后、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话语权;再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代表”以擅长英语为荣,舍弃规定可用的中文不用,无形中贬低了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
  
  以中文处为例,一年之中只挑选简短必要的文件译成中文本,篇幅较长的专题文件往往不能及时完成翻译和缮校,积压一多,不了了之。管理当局对中文服务的绩效并不重视,所以当时华人职员觉得工作没有实际的意义,士气普遍低落。
  
  这种情况在1971年底开始改变。
  
  二、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后对中文的影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决议草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当时,联合国纽约总部秘书处有108个中国人,其中翻译人员57名,业务人员51名。除了副秘书长胡世泽立刻辞职之外,其他司级以下的员工都在担心会被辞退,但是新任常驻代表黄华给了他们一个惊喜,他向秘书长吴丹转达了周恩来的话,请各位中国职员们继续好好工作。
  
  11月15日,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正式出席联大会议。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乔冠华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台,发表了重要讲话。通过中文口译员抑扬顿挫的同声传译,新中国的声音开始响彻联大会堂,也给联合国中文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新来的中国代表不但一概用中文发言,还坚持阅读会议文件的中文译本。后来大会应中国代表团要求,通过决议规定所有文件的各种语言文本必须同时分发。中文处的工作气氛顿时从松散变成紧张,从消极变为积极。
  
  这一期间,中文处的日常业务,除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之外,还必须作出种种调整。最明显的两种调整,一是繁体字改成简体字,二是文言改成了白话。在此之前,中文处还没有中文打字机,所有文件都只能用手誊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代表团带去了中文打字机,只能打简体。最初出现了怪现象:译员用繁体字写,打字员用简体字打。但不久后,大家都学会了简体字。文言改白话的问题比较微妙。在1971年底以前,除了会议记录以为,联合国的中文文件,尤其是法律规章的中文本,大体上都采用类似宪章所用的文体,要一下子改成白话文,也的确不容易。联合国的资深译员们纷纷开始补习“中文”。
  
  当时,二十多年的政治隔阂使海峡两岸产生了各自的语言习惯,远在大洋彼岸的联合国也不能超然。在大陆使用的某些词语,特别是政治用语,在台湾和香港并不使用;而联合国的一些习惯用语,在大陆看来也有歧异。联合国的译员们开始阅读《人民日报》,努力习惯熟悉这些词语,并在工作之余纷纷成立小组,研讨如何改进翻译质量。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中文应有的平等地位,常驻联合国的中国代表团进行了多次呼吁与倡导,1973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通过了第3189号决议——“考虑到五种正式语文中四种均已列为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工作语文,并确认为了提高联合国的工作效能,中文也应具有与其他四种语文同等的地位,决定将中文列为大会工作语文并依此修正大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联大同时表示“宜将中文列为安理会的工作语文”。
  
  中文成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是中国提高中文国际地位所取得的初步胜利,但是任重而道远,提高中文的国际地位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摆在中国人面前的第一项浩大的工程,就是要把联合国所有文件翻译成中文。
  
  一夜之间,精通中文兼通英、法、西文等联合国其他官方语言的翻译人才变得炙手可热,鉴于中国大陆当时的教育情况,无法提供足够的合适人选,联合国不得不在海外公开招考中文翻译。
  
  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到七十年代结束,联合国纽约总部等地通过公开考试,吸收了大批海外华人,这成为联合国文官任用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特例。
  
  由于联合国自从1945年成立到1971年的几十年间,很多文件都没有翻译成中文,这些文件就成了所谓的“积压文件”。从1973年开始,这些文件一批批地从联合国总部发到北京,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以“联合国资料小组”这个特殊身份成立,带领全国48所设有英语专业的高校,开始了“积压文件”的翻译。同时还有源源不断的“现时文件”需要翻译、印刷,在联合国开会时,将这些文件的中文版本放到桌面上,供工作人员会议使用。时间紧任务重,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全国总动员,所有英文专家都投入到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作之中。历时10年,将联合国38届文件(约8万英文页)全部翻译成了中文。
  
  联合国为了储备人才,于1979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由联合国提供经费、设备和教材,集中培训中文的笔译和口译人员。训练班学院在结训时参加联合国举行的严格考试。考试及格者列入名册,等候联合国征聘。这个训练班一直维持到90年代中期,造就了几百名年轻的高翻人员。今天在联合国各地中文单位任职的翻译人员大半出身这个训练班。
  
  除了中文处,联合国新闻部和图书馆也都在这一时期增聘了中文人员。由新闻部编写的《联合国手册》第八版、第八版增编、第九版和第十版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出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中国人了解和研究联合国的最权威书籍。
  
  由新闻部出版的另外一份权威期刊《联合国纪事》原只有英、法文版,后增加西文、阿文和俄文,1984年才增加中文;俄、中文均为季刊,其他一年出10期左右不等,英、法文最经常。因为联合国翻译人手有限,中文《联合国纪事》在一段时间曾委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在北京翻译,并在北京出版发行。由于联合国预算紧缺,《联合国纪事》中文版于1995年停刊,使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人没有了直接了解联合国情况的读物,实在是遗憾了。
  
  三、联合国中文使用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文在联合国受重视程度比过去更为提高了。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文输入系统的不断完善,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获得质的飞跃。
  
  1998年11月13日,联合国网站中文版正式上线,成为联合国网站继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后最后一个推出的官方语言网站。
  
  十多年来,从联合国概况网络版到今天联合国系统的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从有限的简单网页到三百多个栏目、分站,内容形式涵盖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直播、手机版、残疾人使用版,联合国中文网站已经成为广大中文用户了解、研究、参与联合国的第一门户。
  
  新闻中心是联合国中文网站最受用户关注的栏目之一。联合国中文网站除了提供每日更新的新闻、电台节目外,更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报道态度,以详实的背景资料和独特的新闻视角,关注世界大事,报道新闻焦点。
  
  联合国电台也在这一时期迎来新的巅峰。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新闻采编变得更为快捷,中文电台每天制作近30分钟的普通话时事节目《今日联合国》,向世界各地的中文听众传送来自联合国的声音。《今日联合国》每天在中国、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华语广播电台上播出。其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每天定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天津、河南、四川、香港电台等选播部分节目内容。用户也可以登录电台网站,在线收听或下载所有节目,甚至可以用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订阅电台的节目。
  
  联合国电视台报道大会和安全理事会会议以及其他活动的实况录像,并拥有1945年以来所有档案电影和视频材料。为了方便广大中文网友获取联合国信息,联合国中文网站负责翻译、制作全部中文版视频,并提供联合国主要会议的现场录像集锦,特别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相关发言。新闻部和中国著名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网、土豆网先后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联合国频道专区,提供了大量中文视频。由于联合国专区内容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其中不少视频被超过百万用户收看和引用。
  
  新闻部还推出网络视频报道和转播服务,直播联合国的各大会议活动。在所有视频直播、点播用户中,中文用户长期居于首位,而中文原音视频最受用户欢迎。
  
  中文处也在这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焕发新的活力。长期以来,联合国的中文笔译、口译服务对象仅仅是中国代表,就算中文文件编辑成册,一般也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有机会研究阅览,常常被各大图书馆束之高阁。是互联网让中文文件“飞入寻常百姓家”,使联合国宪章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我联合国人民”成为可能。
  
  联合国正式文件系统是一个储存和检索联合国文件的系统,收录了1946年以来联合国印发的所有正式文件。不管你身处世界哪个角落,只要登录互联网,就能查询和下载联合国所有中文文件,并能对2001年1月1日以后印发的文件进行全文检索。
  
  正式文件系统的启动大大提高了中文译者的积极性,也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现在,他们经常能收到读者的来信或电子邮件,就某一个词或句的翻译进行探讨。有时候,一句宣传口号的翻译往往能引起几十个译员半天的争论,内部网络论坛上一时“硝烟弥漫”。战斗的结果是一篇篇翻译精美的文稿跃然纸上,联合国文件成为中文翻译界的标杆。
  
  今天,几乎天天都能在新闻中见到联合国秘书处大楼和会场,也能上网虚拟游览联合国总部。然而,能亲自访问联合国是很多人的梦想。近年来,由于中文游客的大幅增多,对中文讲解的需求也随之上升。联合国新闻部招募了大量中文讲解员,须经过严格的培训,通晓联合国及国际事务,并熟练掌握除中文以外的其他语言。联合国导游部在每天开放中文讲解导游的同时,还增加了录音中文讲解的服务。游客可以在领队的带领下,按照已录制好的内容参观不同的景点。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和联合国其他正式语言相比,中文在联合国内的使用频率和流通率最低。由于在联合国的成员中几乎只有中国使用中文,所以人们最常用的还是英语。
  
  虽然在各项正式会议上,与会者可以听到中文翻译的同声传译,但会后的新闻稿,甚至联合国很多下属部门的网站上,内容仍为英文。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联合国原始文件所用的语言当中,英文占80%,法文占15%,西班牙文占4%,而中文、俄文和阿拉伯文加在一起才占1%。
  
  与中文遭遇的尴尬相比,世界上一些语种正在为加紧成为联合国官方语言而努力。今年联大一般性辩论,孟加拉国总理呼吁将孟加拉语定为另一种联合国正式语文。而作为其邻邦,印度早在几年前就提出努力使印地语早日成为联合国官方语文。此外德文、葡萄牙文和日文也不能低估,威胁着中文在联合国的地位。
  
  四、展望未来
  
  今年,联合国迎来了66周岁生日。联合国总部的中国籍员工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近300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上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这股热潮也许可以成为改变中文尴尬处境的一个契机。
  
  在联合国语言交流部组织的面向来自各个国家的联合国职员开展的语言课程中,每期有200人次参加中文学习,这一数字在5年内增加了一倍。虽然在六种语言课程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课是选修人数最多的,但是伴随着全球掀起的“中文热”,联合国学习中文的员工也在与日俱增。5年前,中文学习班每学期只能招到70至80名学生。
  
  自2004年起,在中国国家汉办的资助和南京大学的支持下,联合国语言交流部成功地在南京大学举办了7期暑期联合国雇员中文强化培训班。学员们普遍反映这种脱产、强化训练和在语言环境里学中文,对他们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帮助很大。在南京的三个星期里,他们也常应外地一些院校和机构的邀请前去参观访问,得到更多的机会游赏名胜,体验中国文化。
  
  中文在国际上日渐受欢迎,对于加强其在联合国的地位当然是好事。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提高中文地位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联合国这一各种政治力量激烈较量的特殊环境中。
  
  法国政府对保护法文地位做了很多工作,而且立场非常坚定,其作法值得借鉴。法国政府在法文和英文的同等地位方面,它是坚持不让步的,阻止了英文在世界上一语独大的局面,使大家看到了语文多样性的重要性。例如,法国政府长期以来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必须要会讲法文。如没有这种执著的精神,现在联合国很可能只使用英文,其他几种正式语言的使用率也会降低。
  
  追求各语言平等是联合国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每到农历新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会用中文向全球华人拜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也经常举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人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理解。
  
  2010年,联合国第一次庆祝中文语言日,旨在加强六种官方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联合国中文职员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提高自身工作质量的同时,努力吸引更多人学习中文,了解中文,弘扬中华文化,为中文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不懈奋斗。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