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本图书馆馆藏管理工作模式的发展演化

时间:07-02来源:作者:点击数:
    中国版本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样本征集从初始只征集图书、期刊、报纸扩展到自1995年开始征集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录音带、录像带、CD-ROM、VCD、DVD、LD、唱片、存储设备等。

    相应地,对于样本的馆藏管理也经历了从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发展变化。而无论是手工管理阶段还是计算机管理阶段,样本管理均涵盖记到、编目、排架、催缴、检索五个业务模块。

    一.手工管理阶段(1950年-1994年):

    手工管理阶段的发展变化是局部性的。

    首先,排架方式从按出版社排架转变为按流水号排架,延续至今。

    其次,业务流程中业务环节的次序进行了调整。

    二.计算机管理阶段(1995年-现在):可细分为三个阶段

    1.计算机模仿手工管理阶段(1995年-1999年)

    采用惠普小型机-终端模式,基于文本型数据库(TRS),开发了图书、 报纸、期刊管理系统,将计算机技术第一次引入到版本图书馆,并尝试将出版物馆征集藏管工作移植到计算机系统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多系统分散管理阶段(2000年-2009年3月)

    采用客户-服务器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基于ORACLE关系型数据库,分别开发了:

    图书征集典藏管理系统(C/S结构)

    报纸、期刊征集典藏管理系统(B/S结构)

    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征集典藏管理系统( B/S结构)

    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之上,优化了业务流程,第一次对音像及电子出版物 (非书资料),尝试进行了计算机管理。

    其不足之处在于:

    1)各个系统间各自独立,应用不同的开发方式;

    2)无统一的数据标准,无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数据格式固定,无法简单升级;

    3)不能进行业务的全流程管理,无库房管理、流转箱管理,借阅管理;

    4)检索方式简单;

    3.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阶段(2009年4月-今)

    将图书馆的采购、编目、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和目录查询等子系统连为一体,以书目数据库为核心,各子系统共享一个中央数据库。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克服了分立系统的缺点,能够向用户提供具有内在联系的信息,满足多种需求。

    2009年4月至今,样本藏管部自2009年引入ALEPH 500自动化集成系统。该系统为目前全球市场上先进而且成熟的自动化系统产品,新的业务体系的目标是: 统一数据标准,基于CNMARC数据格式; 建立开放的、有弹性的、可扩展的业务平台; 在平台上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和高效的数据检索; 底层数据结构开放,可便捷地访问、查询、处理; 支持多语种数据加工,支持超大规模汉字字符集。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