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亚里士多德17岁的时候,被身为马其顿王国宫廷医生的父亲送到了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院,此后跟随柏拉图达20年之久。由于他勤奋刻苦,思维敏捷,涉猎广泛,深受柏拉图赏爱。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
亚里士多德对老师是很崇敬的,他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
然而在追求真理的征程中,亚里士多德非常勇敢、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于是有些人就指责他背叛了老师,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个故事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02
病文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38分
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
——题记
大李机智创新,小刘追求梦想,他们毫无疑问都是杰出的。但老王却能将普通变为完美,化腐朽为神奇,却是伟大的、最具风采的!
将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就能创造出最具风采的成绩!
松下幸之助说:“如果能从每一个过程中,细心去思考,吸取经验,即使表面看来是平凡无奇的生活,也会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是的,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伟大行为,是最具风采的人生。
巴尔扎克每天都要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写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停下来。正是因为他如此辛劳的付出,才会留下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留下经典名著《红楼梦》。写作,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啊!但却有了这些伟大之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巨大差别,不正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从事的事业,并且不断坚持,将看似平凡的小事做得完美之至,才取得完美的成果、彰显出自己的风采吗?
简·古道尔,她为了呼吁世界保护黑猩猩而住进了丛林,她让世人明白黑猩猩是多么像人类自己。她本身是一位平凡的弱女子,但没有一点柔弱的表现,为了保护动物,简用了心。住进了丛林,她要进一步悉心的观察与研究。假如她曾因有困难而退却,假如她的言论不是经过悉心的观察与研究而总结出的,世界还会聆听她的声音吗?
列文虎克在年幼时酷爱“魔镜”,后来用尽一生潜心研磨凸透镜片,并制成放大倍数可达300的显微镜。谁会想到他竟在这平凡的举动中做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业绩,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了光彩。假如列文虎克对自己的工作疏忽懈怠,也不曾真正地去研究那些“神奇的凸透镜”,那么如今的我们也许就看不到这伟大的成果——多姿多彩的微观世界了。
齐白石,作为一位颇负盛名的画家,他不认为自己是因天赋而成功,而是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勤奋。无论风吹雨打,世事变迁,他每天都坚持作一幅画。作画对于画家来说,虽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这种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让他成为了一代大师。
在如今的中国,有千千万万如同老王一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无一例外的是些普通人,但他们在自己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做出了成绩,成就了一件件颇具风采的平凡事业!假如我们国家没有平凡的工作者在自己岗位上的坚持与付出,何来今天的辉煌成就?
周国平说:“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伟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平凡中历练出来的,将普通变成了伟大,将暗淡点亮出了风采。当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或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经过不断努力而超凡脱俗的时候,或许,我们就成就了伟大,就追寻到了“返璞归真的伟大风采”!
03
点评
这篇文章立意是没有问题的,也较有文采,但论证的过程有较大问题,中间第二段到第六段都看不出与论点有何关系。虽然语言华丽,文采斐然,但虚浮不实,华而不实。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从内容来说,有堆砌之嫌,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线,随手捻来,思绪纷乱或者说混乱。
那么这个材料怎么解读呢?请看以下解析: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04
审题
限制性
1.这是一则“任务指令性作文”“这个故事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这个故事”是一个内容方面的限制或指令,材料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脱离材料作文,即使立意准确,也会使得分受到很大影响。
2.这个故事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这是思维方面任务指令。要求考生有独到的见解,有深入的思考。
开放性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亚里士多德勤奋刻苦,思维敏捷,涉猎广泛,深受柏拉图赏爱。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这是一个思维的出发点;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崇敬、赞美,却又勇敢、坚决地批评其错误和缺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又一个思维的出发点。考生只需要站在这两个点上展开思考和联想。
从柏拉图的角度,可以探讨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戴“缰绳”的艺术;抑或既要民主,又要学会戴“缰绳”的艺术。
从亚里士多德的角度,如何理性对待教师的缰绳——要必要的理解、服从、尊敬、感恩,同时,在知识、学问方面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或超越老师的意识;如何对待真理,如何解决真理和老师的矛盾。
也可以论证戴“缰绳”和“爱真理”并不矛盾。
但不管选择什么角度,考生都必须注意材料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
2.“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但必须明确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
05
解题
高考全国卷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发展,强调几个对象(或概念)之间的有机关联,强化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呈现为“任务指令型作文”, 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依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依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这个材料具体说来就是:情景+叙事(矛盾冲突)+任务指令。有真实的情景,要求考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思考,并且给出了几个思考基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命题者不持立场,需要写作者对材料进行思考和挖掘,做出自己的判断或思考。
06
立意指向
1.民主课堂是真理诞生的摇篮。
2.带缰绳和爱真理并不矛盾。
3.真理面前师生平等。
4.爱师更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
5.服从真理,科学求实。
6.“爱吾师”不是盲从权威。
7.爱真理,就是爱老师。
8.“爱吾师”方可“青出于蓝”,“爱真理”终可“胜于蓝”。
9.切磋真理,教学相长。
10.爱真理,挑战权威。
11.真理是至高无上的老师。
12.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优秀范文一
从柏拉图和孔子那里寻找民主课堂
殷都玄鸟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时候,其实已经告诉我们,老师的课堂是很民主的。
中世纪著名画家拉斐尔曾创作过一幅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油画,画面上师徒二人并肩而行,左手都拿着厚厚的书册,柏拉图右手指向天空,指向抽象思维与学术理想的境界,亚里士多德将手挥向大地,强调自然界才是人类全部思想的最终源泉。师徒之间不仅发生过激烈的学术争论,而且争论的余音一直萦绕在人类历史的天空。柏拉图从理想着眼虚构一个体现城邦正义的乌托邦,亚里士多德则从现实出发深入研究希腊各城邦的政治制度,分析其利弊。《政治学》与《理想国》双峰并立,各有千秋。
正因为民主,学生才会“吾爱吾师”,正因为民主,真理才会诞生。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伽利略也对他有学术上的“背叛”,比如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速度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但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证明物体从高空落下的速度与自身重量无关,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论断。
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也一定赏识追求真理的学生,也许他们也发生过争执,但那是在探求真理,真理高于一切,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但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上,真理才会诞生。
有趣的是,差不多和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孔子也有非常民主的课堂,当孔子在卫国不得不面见名声不好的卫灵公夫人南子后,他的学生子路“愠怒”,孔子连连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面对学生的诘难,孔子并不是勃然作色,而是坦诚应对。一部《论语》,光是子路,怒了好多次。
在对待真理的问题上,孔子主张,“当仁不让于师”,颜回是孔子最赏识的学生,但由于他对孔子的话无所不悦,从不提任何意见,孔子便感到有些美中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与吾言无所不说。”在这样的民主课堂上,孔子培养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后世也正是秉承了“当仁不让于师”这一追求真理的精神,才有了孟子、荀子等一代又一代儒家的大师级人物。
师道尊严是从哪个时代开始的?在这问题上我们还是学学祖师爷们的民主更好。
优秀范文二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殷都玄鸟
《劝学》中有一句名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可以用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非常合适,“爱吾师”方可“青出于蓝”,“爱真理”终可“胜于蓝”。
亚里士多德勤奋好学,能言善辩,原本很受柏拉图的赏识和器重。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他并不局限于诠释柏拉图的学说,而是依据科学精神,不断探索与发现真理。二人终因学术观点不同而分道扬镳。亚里士多德留下了那句意味深长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爱吾师”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栽培,所以才能“青出于蓝”;“更爱真理”,所以才能“胜于蓝”。
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早在求学时代,就攻读了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全部著作,吸取了经典力学的精华。他敬重前人,但不迷信前人。他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终于指出了牛顿力学的错误。正如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爱因斯坦是“喝牛顿奶长大的”,他出于蓝;但他“更爱真理”,敢为了人类的进步而挑战权威,他“胜于蓝”。
青之所以“胜于蓝”,是因为它“取之于蓝”,青之所以“胜于蓝”,是因为他得到了“蓝”的栽培和哺育。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科学家。早年求学于著名画家佛罗基奥。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从画鸡蛋开始,稳步走向绘画高峰。他虚心向老师学习,但也注意摒弃老师错误的绘画技巧和方法,不到四年时间,就超过了名扬四海的业师佛罗基奥。一次,佛罗基奥被邀请为一个教堂画壁画,他画完了基督和两个天使,让达·芬奇画第三个天使。达·芬奇从容不迫的拿起画笔,只用了半天时间,一个雍容典雅、栩栩如生的天使便飘然降落在教堂中。佛罗基奥大为震惊,自叹不如,从此这位一代宗师就再没拿起过画笔。
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说的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是哈佛大学学生学习和为人的准则,其意义在于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一理念,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