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家长朋友们好,今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中考常考的几何模型集合,一共31个模型,学会了就能轻松搞定中考几何题型。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8字模型与飞镖模型
二、角平分线四大模型
三、截长补短
四、手拉手模型
五、三垂直全等模型
六、将军饮马
七、蚂蚁行程
八、中点四大模型
九、半角模型
十、相似模型
十一、圆中的辅助线
十二、辅助圆
第一章 8字模型与飞镖模型
模型1 角的“8”字模型
如图所示,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BC。
结论:∠A+∠D=∠B+∠C。
模型分析
8字模型往往在几何综合题目中推导角度时用到。
第二章角平分线四大模型
模型1 角平分线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如图,P是∠MON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A⊥OM于点A,PB⊥ON于点B。
结论:PB=PA。
模型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构造模型,为边相等、角相等、三角形全等创造更多的条件,进而可以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模型2 截取构造对称全等
如图,P是∠MON的平分线上一点,点A是射线OM上任意一点,在ON上截取OB=OA,连接PB。
结论:△OPB≌△OPA。
模型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图形的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构造对称全等三角形,可以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利用对称性把一些线段或角进行转移,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解题技巧。
模型3 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图,P是∠MO的平分线上一点,AP⊥OP于P点,延长AP于点B。结论:△AOB是等腰三角形。
模型分析
构造此模型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也可以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个模型巧妙地把角平分线和三线合一联系了起来。
模型4 角平分线+平行线
如图,P是∠MO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Q∥ON,交OM于点Q。结论:△POQ是等腰三角形。
模型分析
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为证明结论提供更多的条件,体现了角平分线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三章截长补短
模型截长补短
如图①,若证明线段AB、CD、EF之间存在EF=AB+CD,可以考虑截长补短法。
截长法:如图②,在EF上截取EG=AB,再证明GF=CD即可。
补短法:如图③,延长AB至H点,使BH=CD,再证明AH=EF即可。
模型分析
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截长,指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线段;补短,指将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
第四章手拉手模型(★★★★★)
模型手拉手
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DE是等腰三角形,AB=AC,AD=AE,∠BAC=∠DAE=а。结论:△BAD≌△CAE。
模型分析
手拉手模型常和旋转结合,在考试中作为几何综合题目出现。
第五章三垂直全等模型(★★★★★)
模型三垂直全等模型
如图,∠D=∠BCA=∠E=90°,BC=AC。 结论:Rt△BCD≌Rt△CAE。
模型分析
说到三垂直模型,不得不说一下弦图,弦图的运用在初中直角三角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利用垂直倒角,勾股定理求边长,相似求边长都会用到从弦图中支离出来的一部分几何图形去求解。图①和图②就是我们经常会见到的两种弦图。
三垂直图形变形如下图③、图④,这也是由弦图演变而来的。
第六章将军饮马
“将军饮马”问题主要利用构造对称图形解决求两条线段和差、三角形周长、四边形周长等一类最值问题,会与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抛物线等图形结合,在近年的中考和竞赛中经常出现,而且大多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模型1 定直线与两定点
模型2 角到定点
模型3 两定点一定长
第七章蚂蚁行程
立体图形展开的最短路径
模型分析
上图为无底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图,如图蚂蚁从点A沿圆柱表面爬行一周。到点B的最短路径就是展开图中AB′的长。做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正确展开立体图形,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准确找出最短路径。
第八章中点四大模型
模型1 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模型分析
如图①,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DE=AD,易证:△ADC≌△EDB(SAS)。如图②,D是BC中点,延长FD至点E使DE=FD,易证:
△FDB≌△FDC(SAS)。当遇见中线或者中点的时候,可以尝试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目的是对已知条件中的线段进行转移。
模型2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与顶点连接用“三线合一”
模型分析
等腰三角形中有底边中点时,常作底边的中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角相等或边相等,为解题创造更多的条件,当看见等腰三角形的时候,就应想到:“边等、角等、三线合一”。
模型3 已知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可以考虑中位线定理
模型分析
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中点,可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DE∥BC,且DE=1/2 BC来解题,中位线定理既有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该模型可以解决相等,线段之间的倍半、相等及平行问题。
模型4 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
模型分析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遇见斜边中点时,经常会作斜边上的中线,利用直
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CD=1/2AB,来证明线段间的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ACD和△BCD,该模型经常会与中位线定理一起综合应用。
第九章半角模型
模型1 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已知如图:∠2=∠AOB;OA=OB。连接F′B,将△FOB绕点O旋转至△FOA的位置,连接F′E、FE,可得△OEF′≌△OEF。
模型分析
(1)半角模型的命名:存在两个角度是一半关系,并且这两个角共顶点;
(2)通过先旋转全等再轴对称全等,一般结论是证明线段和差关系;
(3)常见的半角模型是90°含45°,120°含60°。
第十章 相似模型
模型1 A、8模型
已知:∠1=∠2
结论:△ADE∽△ABC
模型分析
如图,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中,我们常通过作平行线,从而得出A型或8型相似,在做题时,我们也常常关注题目中由平行线所产生的相似三角形。
模型2 共边共角型
已知:∠1=∠2
结论:△ACD∽△ABC
模型分析
上图中,不仅要熟悉模型,还要熟记模型的结论,有时候题目中会给出
三角形边的乘积或比例关系,我们要能快速判断题中的相似三角形,模型中由△ACD∽△ABC,进而可以得到
。
模型3 一线三角型
已知,如图①②③中:∠B=∠ACE=∠D。
结论:△ABC∽△CDE
模型分析
在一线三等角的模型中,难点在于当已知三个相等的角的时候,容易忽略隐含的其它相等的角,此模型中的三垂直相似应用较多,当看见该模型的时候,应立刻能看出相应的相似三角形。
模型4 倒数型
条件:AF∥DE∥BC
结论:
模型分析
仔细观察,会发现该模型中含有两个A型相似模型,它的结论是由两个A
型相似的结论相加而得到的,该模型的练习有助于提高综合题能力水平。
模型5 与圆有关的简单相似
图①中,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易得△PAC∽△PDB;
图②中,由圆的内接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易得△PAC∽△PDB;
图③中,通过作辅助线构造,易得△PAC∽△PCB。
模型6 相似与旋转
如图①,已知DE∥BC,将△ADE绕点A旋转一定的角度,连接BD、CE,得到如图②,结论:△ABD∽△ACE。
模型分析
该模型难度较大,常出现在压轴题中,以直角三角形为背景出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考察知识点有相似、旋转、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是优等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题型。
第十一章圆中的辅助线
模型1 连半径构造等腰三角形
已知AB是⊙O的一条弦,
连接OA、OB,则∠A=∠B。
模型分析
在圆的相关题目中,不要忽略隐含的已知条件,我们通常可以连接半径构造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圆中的相关定理,解决角度的计算问题。
模型2 构造直角形
图①,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是圆上一点,连接AC、BC,则∠ACB=90°。
如图②,已知AB是⊙O的一条弦,过点O作OE⊥AB,则
。
模型分析
(1)如图①,当图形中含有直径时,构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在证明有关问题中注意90°的圆周角的构造。
(2)如图②,在解决求弦长、弦心距、半径问题时,在圆中常作弦心距或连接半径作为辅助线,利用弦心距、半径和半弦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模型3 与圆的切线有关的辅助线
(1)切线的性质;
(2)切线的判定方法。
第十二章 辅助圆
模型1 共端点,等线段模型
模型分析
(1)若有共端点的三条等线段,可考虑构造辅助圆;
(2)构造辅助圆是方便利用圆的性质快速解决角度问题。
模型2 直角三角形共斜边模型
模型分析
(1)共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同侧或异侧,都会得到四点共圆;
(2)四点共圆后可以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角度相等,完成角度等量关系的转化,是证明角相等重要的途径之一。
以上就是31个几何模型了,同学们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