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新高考即将开启,最后一届旧高考模式在不同寻常的2020年七月份已圆满结束。今年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题有几个明显变化。
1.内容、范围不变,考查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
作为过渡期的高考,全国高考Ⅰ卷理综生物试题题型结构保持不变,依旧是6+4+2选1模式。六个选择题中,1,2和4题考查必修一的知识,第5题考查必修二的知识,3,6题考查必修三的知识;在四个大题中的知识点分布是29题和30题考查必修一的知识,31题考查必修三的知识,32题考查必修二的生物变异及育种知识;2选1考查选修知识。
命题指导思想仍然是立足教材、联系实际、突出能力、注重创新,渗透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的基础性,原创性、灵活度加强了,突出了学科特色,以科学实验为载体,联系社会,与时俱进。试题以生活实际、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考查考生的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
考试内容分布和试题类型,保持相对稳定。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较合适。考查主干知识的范围基本稳定,没有超出教材范围的题,整套试题都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在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通过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倡导学以致用,体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整套题目在知识上覆盖了高中生物的重点知识内容,考查了学生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掌握能力。灵活度加强的题有第2 题、第5题、第30题和第32题。第2题考查细胞呼吸中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比例关系,由于涉及到呼吸类型,呼吸产物及相关比例问题,考虑到因素较多,虽然学生对内容比较熟悉,但容易出错。
2.考查信息处理和科学表达进一步加强
试题偏重考查生物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涵,掌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联系知识和生活、生产,科技,理解生物学本质。选择题中的第1题、第3题、第6题,均以教材基础知识做题干;必做的几个大题第29题、第31题第(1)(2)小问、第32题第(1)小问都是以基础知识为考查点。在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第29题是一道新题型,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是主要考察的还是教材基本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相关结构的名称,理解突触,高尔基体,细胞膜,叶绿体类囊体膜几种膜结构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几种膜结构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考生要注意梳理逻辑关系,找准关键词,组织语言进行答题。试题设问体现对考生组织语言并使用专业名词和术语进行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表述的要求,需要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联系课本,对题目进行解答。
第31题以教材重要的疾病模型——糖尿病为背景,围绕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真实问题,促进考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转化,并引导学生推测该研究的意义。第31题第(2)(3)小问考察了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第31题第(3)问,在设置实验问题方面,在设计上灵活,有思考的空间却又没有偏离中学教材内容范畴,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重视立德树人和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题考查内容主要放在必修一二在细胞代谢,遗传与农业生产中体现生物学的社会责任。第30题,32题试题考查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反映了生物学相关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在实际生活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第30题将农业生产中的栽培措施比如中耕,施肥同时合理灌溉,间作,让考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进行解释原因,理由,试题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了生物学科价值所在。
第32题同样将遗传学理论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试题第(1)小问考查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引导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试题第(2)小问略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诱变育种获得的新性状不能稳定遗传以及相关解决措施?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透彻,引导学生将遗传基本定律、减数分裂和配子形成等遗传学知识和原理应用于育种的生产实践,合理地设计育种方案,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中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第37题要求考生对高效降解环境污染有机物S的细菌分离过程进行深入思考,深度考查对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内容,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理念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第38题要求考生掌握制备抗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具体流程,同时对相关原理和目的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当代先进的生物科技应用的理解。
这几年的高考题在考查生物学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方面,都遵循了既考查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核心概念,又考查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并且综合考查生物学表达能力,即运用生物学基本术语和恰当的形式进行规范表达。“立德树人”是生物试题命制的思想核心。试题紧密围绕这一根本任务,以生态环保、粮食安全、健康医疗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让考生基于生物学认识,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与方法,发表见解,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与责任担当,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知识点分布
选择题 (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 ||
---|---|---|
题号 | 主要考点分布 | 教材中的范围 |
1 | 病毒 | 必修一 |
2 | 呼吸作用 | 必修一 |
3 | 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 必修三 |
4 | 实验选材 | 必修一 |
5 | 遗传 | 必修二 |
6 |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 | 必修三 |
非选择题 (共54分) | ||
29 |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 | 必修一 |
30 | 光合作用及应用 | 必修一 |
31 |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必修三 |
32 |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 必修二 |
37/38 | 微生物培养、单克隆抗 | 选修一/选修三 |
2.考点在各教材中所占的分值
知识点主要来源 | 涉及题数及分值 | 总分 | |
---|---|---|---|
选择题 | 非选择题 | ||
必修一 | 3道题 18分 | 2道题20分 | 38分 |
必修二 | 1道题 6分 | 1道题9分 | 15分 |
必修三 | 2道题 12分 | 1道题10分 | 22分 |
选修一/选修三 | 0 | 1道题15分 | 15分 |
1.新课标、新高考模式虽然作了明确的调整,但课堂教学使用的还是旧教材,考查的基础知识和教材内容不会变化,使得人们对新高考模式考旧教材这种新形式感到迷茫。从今年试题考查情形来看,明年高考的知识内容和范围应该实行平稳过渡,不会有过大改变,相关联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必修一)仍将是考查重点。所以,我们仍然要强化“双基”,抓好必修,重视选修,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能力;
2.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备考时要以此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今年高考试题的命题意图全篇贯穿了这一思想,几乎每道题都是以生活实际、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设置情景,考查考生的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同时在考察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等方面也加大了比重。
3.教学方法要依据新课标作出适应性转型;生物题目在理科综合中的整体难度不大,但是在题目信息获取和文字表述过程中,考生往往会遇到理解不准确及表达不准确导致失分的情况,所以考生需要在复习时注意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注重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题目信息,进行信息转化,联系课本,构建模型,对题目进行解答。在今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不少原因归纳类型的填空,这类命题是生物学解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在平时练习中注重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4.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促进回归课堂,引导夯实基础;在试题中体现回归课堂的理念,注重对主干知识、课堂实验的考查,有利于增强考生在考试中的实际获得感。考生必须对基础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将所学融会贯通。这样的试题设计,呈现出关注课堂学习,考查能力分层,摒弃低效重复“刷题”,引导夯实基础的特点。在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并没有出现太多难题,比如遗传规律的计算,实验设计,因此在接下来的备考中可以酌情调整教学策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主要精力应放在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上。
5.注意引导学生终身学习,重视累积;高考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人生的新起点。生物高考试题中的37和38两道选修题和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息息相关,涉及不少先进的技术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带领学生体会这些技术发展后促进我们生活社会进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生物学科将考查考生科学素养、促进考生终身学习作为高考的总体考核目标,充分体现了考试的育人导向与教育价值。
全国一卷
全国二卷
全国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