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on Münchhausen,昨天这俩词摆一起出现在我面前时,我觉得闻所未闻,更别提知道这是谁了。但稍微多了解一番,我突然发现原来和 Baron Münchhausen 这个人算是旧识,小时候就已经熟知他的故事了。只不过小时候看的是中文,自然和原文名字对不上号,就像看到 Inspector Gadget 还不知道那是神探加杰特,看到 BraveStarr 也不知道这是布雷斯塔警长一样。
原来这个人就是那个声称揪着自己辫子把自己和马拽出泥沼、骑着炮弹飞个来回、上过月亮、进过鱼肚的吹牛大王。
童年的回忆最令人兴奋了,于是知道这一事实之后,我忍不住像苍蝇一样摩拳擦掌(有必要非得写像苍蝇一样吗),打算好好挖一挖这个老朋友 Baron Münchhausen 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Baron Münchhausen(http://en.wikipedia.org/wiki/Baron_Münchhausen) 确有其人,翻译过来可以叫闵希豪森男爵(我差点以为 Baron 是他的名字,译作巴隆什么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音译版本,后面会提到。Münchhausen 是德国人,生在十八世纪,曾经打过仗。生平什么的不是重点了,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是他的一项过人技能:讲故事。当他打仗归来,他经常在各种社交活动中给人讲他在打仗期间的奇闻逸事。这些故事夸大其辞但又不乏幽默,主要还是夸他自己怎么怎么牛,见到过什么什么匪夷所思的场景,经历了哪些哪些死里逃生的险事。
由于他的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太具特色,他的名字不仅出现在书中,还在各种不同的领域登场,比如心理学、哲学、数学,也算是个冠名专业户。
Münchhausen 的故事虽然都明显带有夸张色彩,但的确很吸引人。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柏林的一个幽默杂志以德文收录了 17 个 Münchhausen 的故事(但可能只有一部分才是 Münchhausen 本人讲的,其余的都是根据早年的民间传说改编而成),之后牛津又出版了相应故事的英文版,一年之后又被人扩展了内容并翻译回德文(这一段曲折在 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Baron_Münchhausen#Literature) 和 Telling Tales(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R5lG5GSx3EYC&pg=PA9&lpg=PA9&dq=Vade+Mecum+für+lustige+Leute+fun&source=bl&ots=l5-BCGBvWB&sig=p40RLvwvmQCBGhz5F51a2_XNUU0&hl=zh-CN&sa=X&ei=mazCUYegHYWMkwWSjoGQCA&ved=0CDMQ6AEwAQ#v=onepage&q=Vade%20Mecum%20für%20lustige%20Leute%20fun&f=false) 一书中有更详细的描述)。
据说 Münchhausen 本人并不满意自己的这种出镜方式,因为很快他就被称为“大话男爵”,成了夸大其辞、不着边际、天花乱坠的代名词。
到了十九世纪,这些故事被人不断扩展和演绎,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这当然包括中文,这儿(http://www.munchausen.org/en/munchausen_en.htm#and_Babel)有个 list),有了上百个版本(这些故事最初只是政治笑话,后来才慢慢被改写成少儿读物),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同时,各路插画师也给他极具画面感的故事加上了插图(这儿(http://www.munchausen.org/en/illustrations_en.htm)收集了不同风格的插图)。我小时候看的那一版就是中文的连环画,叫《世界童话名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67519/)》,相信也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这套书将 Münchhausen 译作敏豪生,故事叫做敏豪生奇游记。
其中最最著名的便是下面这幅所讲的故事。大致是说敏豪生有一次在骑马逃脱土耳其人的追赶过程中不慎掉入沼泽,情急之下他揪住自己脑后的小辫,并用腿夹紧马,将自己连人带马拔了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头一年打猎没子弹于是用了樱桃核射进一头鹿的脑袋里却没把它打死,第二年在同一个森林里看到了一头脑袋上长着樱桃树的鹿。再比如大雪天把马拴在冰天雪地里立着的一个木桩上,自己在旁边睡觉,睡醒了发现自己在一个小镇上,马挂在旁边教堂房顶的十字架上,原来大雪埋掉了整个镇子。还有自己的马被截成两段却全然不知,骑着前半段去饮马发现怎么也喝不饱,回头才发现后半截没了,被人告知后半截还在城里吃草(当时的我完全没有疑惑后半截没有嘴怎么吃的草),于是找来后半截用树枝给接到一起去了…
这些故事显然都够开个专题来写敏豪生奇游记中都违背了哪些科学原理和自然规律,但是这其中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直到今天都觉得非常有趣。
没错,这个孟乔森也是 Münchhausen 的音译(为了入乡随俗,本段中会用孟乔森来代替敏豪生)。
孟乔森闻名于夸大其辞,讲些并未发生的故事,因此有一种类似的心理疾病就是以他命名的,叫做孟乔森综合症(Münchausen syndrome(http://en.wikipedia.org/wiki/Münchausen_syndrome))。这一疾病的症状是患者会通过装病或夸大自己的病症,甚至自残,来博得同情、关注或安慰。而孟乔森的夸大其辞让他的名字出现在了这个心理疾病中。有些地方说孟乔森综合症之所以以孟乔森命名,是因为他经常通过装病来吸引别人的关注,还惟妙惟肖…这一点恐怕并不真实(孟乔森综合症的命名参见这里(http://en.wikipedia.org/wiki/Münchausen_syndrome#Origin_of_the_name))。
孟乔森综合症还有一个关联的心理疾病叫做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Mü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http://en.wikipedia.org/wiki/Münchausen_syndrome_by_proxy))。孟乔森综合症患者是对自己病症的伪装或夸大,而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患者则是伪装或夸大他人的病症,通常是他所照看的人,如小孩或自己的病人,然后通过照料或抢救这一行为获得关注,得到认可。
为了搞清楚代理型孟乔森综合症,我一个人凌晨两点在黑黢黢的房间里学习了 Criminal Minds s05e13(想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怎样才能不剧透…)。虽然部分镜头有些瘆人,但通过它来体会这种症状要生动易懂一些。
孟乔森综合症还有一个关联疾病,被称为网络型孟乔森综合症(Münchausen by Internet(http://en.wikipedia.org/wiki/Münchausen_by_Internet))。患者会通过互联网夸大描述或者捏造自己的病情,或者某些悲惨经历。患者并不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钱,也不是为了避免某些麻烦的情况而装病,他们为的仅仅是博得同情和关注(想想也挺神奇的,“我不舒服”既可以用作拒绝不喜欢的人,也可以用来博得喜欢的人的关心)。
昨天才听说的孟乔森综合症,作为非专业人士,我就不在这里乱展开了。我只想问一个我纠结了一晚上的无聊问题:一个人如果为了得到心理治疗假装自己得了孟乔森综合症,故意伪装出一些孟乔森综合症的症状,这算不算是孟乔森综合症呢?
没错,这个明希豪森也是 Münchhausen 的音译(为了入乡随俗,本段中会用明希豪森来代替孟乔森)。
明希豪森三重困境(Münchhausen trilemma(http://en.wikipedia.org/wiki/Münchhausen_trilemma)、中文版(http://baike.baidu.com/view/2961649.htm))是一个哲学问题,指的是任何一条真理(truth),即使是在逻辑学或数学范畴内,都不能得到证明。所谓三重困境,指的是在证明过程中,我们只有三个“战术”选择:
这三个方法,无论你选择了哪一种,都不能从根本上证明真理,因此你陷入了明希豪森三重困境。这一问题的提出者 Hans Albert 也表示,所有真理都不能得到证明这一结论本身也是不可证的。
这一问题在 The Big Bang Theory s02e01 中也有提及(简直就是一美剧联播):
和孟乔森综合症一样,明希豪森三重困境对我来说也是个陌生的词汇,所以我也不敢说太多。我只有一个疑惑:这和明希豪森有鬼关系?这也难怪 talk page 中的第一项(http://en.wikipedia.org/wiki/Talk:Münchhausen_trilemma#Why_M.C3.BCnchhausen.3F.21.3F)就是:Why Münchhausen?!?
等等,这虽然是个好问题,但这又和 Münchhausen 有鬼关系啊?别急,就像福尔摩斯突然猜出华生不打算在南非投资这件事一样(参见《跳舞的小人》),其实只是因为把中间一环一环的关联去掉了,这跳转才会显得突兀。待我一步一步解释这个问题之后,booting 和 Münchhausen 的联系就会像华生的恍然大悟一样自然明了了。
先来说说计算机的启动大致是个怎样的过程吧。
不礼貌地讲,启动前,计算机和废铁没什么区别。但接通电源后,它会魔术般地把自己从废铁变成你手中神通广大的计算机。神通广大的计算机离不开运行在它之上的程序,想要加载一个程序,就必须要有一个已经在运行的程序,同样这个程序需要另一个已经在运行的程序来加载。这样链式地推回去,总有一个程序是仍是废铁的计算机要运行的第一个程序,它是如何被加载的呢?这就意味着计算机必须存在某种机制,保证最初的那个程序已经加载在计算机中。这样计算机在通电的时候,第一时间读取这个程序并运行它,再靠它来一环一环完成计算机的华丽转身。
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在自己的启动机制下,完全靠自己完成了启动。这种不借外力,靠自身能力完成任务的过程,英语中叫做 bootstrapping(http://en.wikipedia.org/wiki/Bootstrapping),booting 就是它的简写。
好,再往前推。为什么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 bootstrapping 呢?Bootstrap,指的是高靴子后面固定的一个环状的带子,穿靴子的时候,手指可以伸进环里提鞋,这样会更方便地穿上靴子。Bootstrapping 来自于英语的一个谚语 to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拎着自己的 bootstraps 把自己提起来。虽然是个不可能的事,但这也形象地描述了不借外力完成某事的过程。英文中 bootstraps 已经成为一种惯用的比喻模式了,在很多领域都有类似的概念,如统计学中的 bootstrapping 方法(http://en.wikipedia.org/wiki/Bootstrapping_(statistics)),创业中的 bootstrapping,还有关于时间旅行的 bootstrap paradox(http://en.wikipedia.org/wiki/Bootstrap_paradox)。
好,继续往前推。To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 是哪里来的呢?虽然来源还是有争议,但是普遍认为和 Münchhausen 有关。前面提到的那个最最著名的从泥沼中脱险的故事,虽说大部分版本说的都是提着头发把自己揪出来,但有一些版本中 Münchhausen 揪着的却是自己的 bootstrap。Bootstrapping 还有一个贴切的中文翻译——自举,形象到仿佛看到一个 Münchhausen 拽着头发把自己举起来吧?
到这,终于把计算机启动和 Münchhausen 联系起来了。某件事居然和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另一件事相关,没什么比发现这种事更令我激动了。
数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 Münchhausen 数(Münchhausen number(http://mathworld.wolfram.com/MuenchhausenNumber.html))。这个数的每一位数字 n 的 n 次方之和就等于这个数本身。最明显的一个 Münchhausen 数就是 1=1^1,另外还有一个 3435 = 3^3 + 4^4 + 3^3 + 5^5。由于英语中 n 次方就叫做 raise to the n-th power,因此这个数就是 self raised,也就是自己把自己抬起来,自然从泥沼里把自己拽出来的 Münchhausen 又成为了冠名的不二人选。
另外,Münchhausen 还成为了 2000 年俄罗斯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某题的主人公。
如果你刚在这里看到了关于 Baron Münchhausen 的事,很快又在本文中看到他的更多事迹,这并不能算是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因为这两篇文章是有关联的:
我正在看他的新博文,他转过我的电脑说,从这里开始看,这里最有意思。我转回电脑,顺着他的手指在密密密麻麻的文字里看到了 Baron Münchhausen,这就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两个词摆在我面前。也是促成我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