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回的三个问题都是在知乎上回答过的考据类问题
* 提出问题比找问题的答案更难,我这回算是省略这一步了
*/
// 突然发现问题里把B型给赤果果的省略掉了,哈哈
A: 各血型的历史不清楚,就单纯从提问的“名称来历”角度回答一下吧:
问题中提到的ABO血型系统[1]最初是由Karl Landsteiner[2]在1900年发现,结论发表于1901年。最初,他只发现了三种血型,因此命名为A、B、C(命名逻辑就是字母顺序)。之后的1902年,由另外两个人,Alfred von Decastello和Adriano Sturli,发现了第四种血型。
在Landsteiner的发现之后,有大量的基于此的血型研究。其中,1910年,Emil Freiherr von Dungern和Ludwig Hirszfeld研究发现第三种血型(当时的C血型)没有凝结(agglutination,这个我不大懂),因此建议将第三种血型更名为O型,取自德语的Ohne,意思是“without,没有”。
总之随着血型的后续研究,如抗体、遗传和基因等方面,ABO血型系统的血型名称就成为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A、B、O和AB型了。
* 遗憾的是AB血型的命名找不到根据,不知道是最初就这样propose的还是之后其他原因更改的。如果按照发现时间和命名逻辑考虑,当时会把血型命名为D,之后再因为分析出各个血型间的联系才更改为AB。没有依据的猜测,期待真相。
[3] important dates (搜索“Ohne”)
A: 总结一下看到的各种说法:
工具角度考虑:甲骨文时代的工具主要是刀,使用刀的习惯使得向下刻更为容易
材料角度考虑:书写材料最初是竹简,竹简是竖条的(根据竹子的纤维方向情况来看),所以书写要自上而下的写[2]
其他角度:墨迹容易干[3]
左右手分工角度考虑:
古人的尊卑思想角度考虑:以右为尊,因此自右开始写[4]
有些像是有些道理,有些,像墨迹容易干和尊卑思想,个人觉得不大令人信服。但总而言之,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习惯应该是从当时人的操作习惯,书写的工具、材料演变等原因决定并沿袭过来的。
[1] 中国古代的书写习惯
[3] 汉字是何时开始从左到右横写的
[4] 古代为什么竖着写字、从右向左
梁海:突然觉得卷轴(早期的竹简书卷到后来的典型卷轴)便于左右展开似乎也是汉字纵向书写的原因(或者至少因此而能把竖排的习惯保留下来)。而以古希腊文为代表的欧洲文字似乎是从泥板书写和碑文雕刻开始的,更早就追溯到古埃及圣书体的雕刻……不过想来圣书体的雕刻和甲骨文雕刻也没什么本质区别啊(或许小巧的动物骨骼适合手持,而手持就容易竖写;而在巨大岩石上雕刻的圣书体就适合人站着横着刻?我晕了……)。
@梁海:这些问题我也晕过…比如说钟鼎和甲骨的形状上有很大差异,为什么也保持了一样的书写习惯,没有看到过什么解释。
暂时是这么让自己理解的(这一部分完全没经过查证,仅讨论):
1. 最初的习惯还是来自于甲骨,因为甲骨的形状,致使纵向书写成为一种习惯
2. 其他的文字材料出现之后,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这种习惯没有更改。
比如材料取自竹子,按照竹子的生长方向,和竹片的形状,从思维定势的角度来看,人们会倾向于自然的横向卷起来,然后按照竹子的垂直生长形式垂直的使用。总之和习惯不矛盾,所以继续这种书写方向习惯。
3. 雕刻这个。。。真有可能是不同文化观念不一样-_-(我记得玛雅的很多雕刻是圆盘上转圈写的…)就单纯从方便的角度来看,不同人考虑的重点也会不一样,更何况这种习惯不但是方便,还有可能有宗教之类的乱七八糟因素在里面
4. 隐约觉着和汉字结构也有关系
A: 这种方式叫StudlyCaps[1](或者StUdLyCaPs,囧),是CamelCase(单词首字母大写,词间无空格[2])的变种。单词当中的字母随机或按某些规律大小写混排。根据维基、Urban Dictionary[3]的表述,这种混排大小写的用法是早期bbs上由小青年创造,之后流行起来的。” ThE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RacTicE iS oBscuRe(起源和意义无从考证)”。
因此,这种写法没有什么“讲究”,纯粹是增加了阅读和输入的难度。个人理解为类似于现在的…煋文,属于某种局外人难以理解的潮流。而且和火星文输入法一样,也有专门为了简便输入创造的StudlyCaps转换工具,如这个网站[4]。
[1] wiki StudlyCaps
[2] wiki CamelCase
[3] Urban Dictionary
[4] Toggle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