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阅览室

《水浒传》的清河县在哪里,武松为何要在景阳冈打虎

时间:07-18来源:作者:点击数:

在线观看《水浒传》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非常好看的故事,凭此事迹,武二郎形象便深入人心,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好汉,流传至今。

但是,如果细读《水浒传》便会发现,武松打虎的地方有点不对。武松在柴进庄上住了一年,得知被他“打死”的人并没有死,便告辞回家,前往清河县去找哥哥武大郎。清河县在哪里?书中说,清河县在山东东平府治下的阳谷县附近,去清河县便必须经过阳谷县。

然而,自古至今,山东境内根本就没有清河县。一定要考证清河县在哪里,倒是河北邢台有这么一个县。而且,这个县自春秋时便得其名,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定名清河县,也就是现在隶书邢台市所辖的清河县。

那么,从沧州到清河县,大约500多里路。阳谷县还在清河县东南方向,两地相距也有300里路。也就是说,武松应当是先到清河县,然后继续向东南方向走300里路,便到达阳谷县的景阳冈去打虎。

武松这不是疯了了吗,为一只白额吊睛虎,竟然要多走一千里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施耐庵又出现了地理位置上的错误,难道施老师的地理是体育老师教的?

清河县究竟在哪里?

却说武松到了阳谷县境内,在三碗不过冈酒店喝了十五碗酒,便要独自一人过景阳冈。店家告诉他,今天不能过冈了,要等到明天凑齐二三十人才能过去。因为,景阳冈上有一只白额吊睛猛虎,已经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

武松不信,反驳店家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水浒传》中第一次说到清河县的具体位置,并不是河北的清河县,而是阳谷县邻近的清河县。

武松打死了老虎,众猎户把他抬到当地一家上户人家那里款待。当时,众人问道:“壮士高姓大名?贵乡何处?”武松道:“小人是此间邻郡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因从沧州回乡来,昨晚在冈子那边酒店吃得大醉了,上冈子来,正撞见这畜生。”

武松再一次把清河县的位置强调了一遍,还是在阳谷县邻郡。阳谷县当时隶属东平府,邻郡便有可能是东昌府,这两个郡分别被宋江、卢俊义攻打过,武松还参与了活捉东昌府守将没羽箭张清的战斗。

到了县衙,阳谷县令也印证了武松所说的清河县就在阳谷县附近。知县说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从这几处细节描写来看,施耐庵特定认为,清河县就在山东境内,与阳谷县相距不远,是近邻关系。这难道错了吗?

施耐庵故意这样错写

如果说施耐庵地理知识非常欠缺,恐怕没有道理。古人做学问是很严谨的,绝不可能张冠李戴,如此稀里糊涂的出现这么大一个错误。如果真的不知道清河县在哪里,也就不会反复交代这个县城就在阳谷县附近。何况,施耐庵随便写一个阳谷县附近的县城也不是难事。为何偏偏要把河北的清河县挪移到阳谷县附近呢?

《水浒传》中的这类问题还真不少,正文故事一开头,就让史进错走到渭州城(今甘肃平凉),与要去的延安府简直就是南辕北辙。宋江发配地江州,明明就是江西九江,但江西九江哪里又与揭阳镇、无为军隔岸相望呢?

施耐庵作这部书,是参考了大量的历史史料的,也是为了故事发展的需要,让史进稀里糊涂的走错了路,以便引出鲁智深来。

而江州城的故事则是隐喻北宋一段历史,说的是靖康元年,蔡京的两个儿子密谋,结联童贯,唆使宋徽宗在镇江复辟的事情。书中的蔡九知府写明了就是蔡京的儿子,历史真实中,蔡京的三儿子蔡翛确实在镇江镇守,策应哥哥蔡攸支持宋徽宗的复辟。

宋徽宗到达镇江,果然连发诏令,断绝与汴京的文书往来,禁止军队北上勤王,截留运往汴京的粮草,简直就是分裂国家,背叛朝廷,是彻头彻尾的叛乱。施耐庵专门安排宋江在这里题写反诗,暗喻宋徽宗在镇江的复辟就是谋反。

这样明显的文本差错,是一种故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故事背后还有故事。同样,施耐庵通过反复强调清河县的具体位置,告诉读者这是一处大错误,其中必有隐喻。

那么,施耐庵为什么要故意弄错地理位置,又为何要把武松弄到阳谷县打虎,这其中到底有何寓意呢?

海晏河清清河县

施耐庵写的不是河北邢台的清河县,山东境内也没有清河县,这个紧邻于武松打虎的县城,应当是取“海晏河清”的意思。武松打死了一只白额吊睛猛虎,是希望换来一个海晏河清的清平世界。这一点,从景阳冈上的猎户对武松的敬仰可以看得出来。

书中说,由于这只猛虎盘踞在景阳冈,晚上出来咬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景阳冈过往客人很多,自从猛虎伤人以来,便没有人敢单独行走,必须是结伙成队,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其余六个时辰不许过冈。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老虎要管十二个小时。为此,阳谷县责令猎户灭掉这只老虎。但是,这等平头百姓怎么能对付得了这只凶猛的大虫呢?

武松上应天伤星,是专门下界降妖除魔的,此人天生神力,一身拳脚绝学,只有武松可以打死这只老虎,为民除害。这是施耐庵的一种情怀,他希望如武二郎这等民间英雄横空出世,打死猛虎,换来“清河”世界。

众猎户一见武松真的打死了这只猛虎,喜极而泣。景阳冈下的众上户摆酒款待武英雄,还凑了一千贯钱感谢武松。上户们总结了武松打虎的三件功德:第一,除了大害。第二,乡中人民有福。第二,客侣通行。

但是,武松打死了老虎,是不是就换来了海晏河清的太平世界呢?没有。清河县也不清净,武松的哥哥那里搬到了阳谷县。于是引出武松阳谷杀嫂、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故事,最终不得不改扮做行者,上二龙山落草为寇。逢此乱世,哪有清平世道?

景阳冈并非阳谷县景阳冈

此话怎讲?景阳冈分明就在阳谷县东便十几里地,怎么就不是阳谷县的景阳冈了呢?从地理位置看,确实如此。也正因为阳谷县有此地方,施耐庵才让武松从阳谷县过境,把清河县写成了阳谷县的近邻,否则,武松就不会在景阳冈打虎了。

我们暂且把“冈”字舍掉不看,仔细考察一番“景阳”二字。

景阳,是南齐宫名,齐武帝在此楼上置钟一座,是为“景阳钟”,文武百官入宫早朝。这个惯例一开,便为此后历朝所沿用。《水浒传》第六十六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便有景阳钟的描述:

次日五更,景阳钟响,待漏院众集文武群臣,蔡太师为首,直临玉阶,面奏道君皇帝。

原来,景阳冈重在“景阳”二字,施耐庵是借此暗喻皇宫。

早在南朝宋元嘉二十三年,便于南京市鸡鸣寺南古台城内的景阳山建景阳楼。至南朝宋孝武帝时,紫云出景阳楼,因改景阳楼为景云楼。后又恢复为“景阳楼”。唐代张九龄有诗云:“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

如今,景阳楼还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直接把景阳楼与“帝子台城”联系在了一起。

施耐庵把清河县改到山东阳谷县附近,让这个地名查无实处,以此来模糊“景阳冈”所指代的概念,其中的寓意与《水浒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非常契合,并不仅仅为了写一个打虎故事。

《水浒传》究竟写了什么

也就是说,《水浒传》这部巨著反映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从文本表面上看,其故事主线就是梁山好汉造反的故事,续书《征四寇》还写到了宋江率领全伙接受朝廷招安,然后征伐辽国,剿灭了田虎、王庆、方腊,最后被奸臣设计害死,梁山好汉做鸟兽散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最为通行的理解:《水浒传》就是一部写梁山好汉聚义、造反和招安的故事,揭露宋江只反贪官不反朝廷的投降派嘴脸。

这样的读法也没有错,被掐头去尾的《水浒传》就是一部残缺的著作,可以发挥自由想象。本来,读书就是一件很自由很私人的事情。

现在的通行本《水浒传》都是斩去了前面一大段内容,把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作为开篇诗。有的版本则干脆连王维的诗都砍掉了,大都是从这里开篇的: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这样的版本是不完整的,在宋仁宗之前,施耐庵把北宋所有的皇帝都点了个遍。而且,在开篇之前有一篇词和一首邵雍作的一首七律诗。这两篇开篇诗词,便能读到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意图及其主题思想。其中有一句“评议前王并后帝”,明确表述了《水浒传》是要对北宋皇帝们进行评议。所以,在这部书中,北宋九代皇帝纷纷被点名,一个也没有跑掉。

施耐庵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离乱,开创了一个“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的太平盛世。此后,宋太祖传位与御弟宋太宗,宋太宗又传位与宋仁宗,也是天下太平。但是,到了宋仁宗嘉佑三年,出事了,“妖魔”被放了出来。

宋仁宗虽然误走了“妖魔”,但还是把皇位安全的交到了英宗手上。然后,接着往下传,宋神宗、宋哲宗,“那时天下尽皆太平,四方无事”。

不料,到了宋徽宗这个时期,“妖魔”出世,播乱天下,北宋王朝走向灭亡。书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便是“九纹龙”史进,这是承接这一大段开篇(金圣叹把这一段划为“楔子”,我认为很有道理),正是开启梁山好汉故事的承上启下的人物。“九纹龙”正是寓意北宋九代皇帝!

对照文本中的清河县,大概也是在说,大宋原本也是“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到了宋徽宗这朝,世道就变坏了。

施耐庵不仅仅是评议北宋皇帝

“楔子”中,洪太尉误走妖魔,为什么偏偏是洪太尉而不是张太尉、王太尉呢?这是因为,施耐庵所评议的皇帝,包括了明代开国君主朱洪武!

却说洪太尉来到江西龙虎山的伏魔大殿,施耐庵反复使用“朱”这个信息,暗点洪太尉身份,书中是这样描写伏魔大殿的:

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格子,门上使着胳臂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左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

这一段并不太长的描写中,竟然用到了六个“朱”、“红”,施耐庵文字如此用心,必然有他的思想含义。

洪太尉在伏魔大殿放走妖魔之前,先上了龙虎山。在半山腰上,遇到了一只白额吊睛猛虎和一条雪花大蛇。这两个猛兽,便是伏魔大殿中的两个妖魔: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为什么就是这两个妖魔事先从地窖里出来了呢?这是为点明洪太尉的身份所设的伏线。

“楔子”之后便是正文,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中,史进代表梁山好汉第一个出场,接下来,就是神机军师朱武!与朱武一同在少华山占山为王的就是陈达、杨春。

这样,洪太尉的身份就明白了,他就是朱洪武。

施耐庵以这样的大手笔,以一部《水浒传》纵贯历史近五百年,通过评议前王后帝,揭示历代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规律。书中,以梁山好汉故事为线索,隐伏北宋王朝在宣和年间的种种“失道”,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

同时,暗讽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并非得道之人,大明朝最终的命运也将重蹈北宋覆辙。不幸的是,施耐庵言中了!对明史有所了解的读者,大概都知道,这两个朝代的灭亡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更为神奇的是,北宋被金国所亡,明朝则被女真之一部“建州女真”所取代!

妖魔到底是谁放走的

书中写明了,就是洪太尉误走了妖魔。但他只是“误”走,真正放走妖魔的,则是宋仁宗宣请的张天师。这一点,三清观的住持真人讲得非常明白。洪太尉从龙虎山上下来,埋怨道士们戏耍于他,害得他被大虫和长虫吓得不轻,住持真人说:

贫道等怎敢轻慢大臣?这是祖师试探太尉之心。本山虽有蛇虎,并不伤人。

看看,能够把伏魔大殿中镇锁的两个妖魔提前放出来的人就是张天师。那么,其他106个妖魔也是能够欲擒欲纵的。其实,张天师也是在隐喻朱洪武。此话怎讲?

洪太尉没有见到张天师,没有完成宋仁宗的御旨,心里有些担心。但住持真人告诉他,太尉在山上遇见的那个骑着黄牛的牧童便是张天师。洪太尉显得很不恭敬,口出粗言:他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猥獕?

朱元璋出身贫寒,小时候曾做过放牛娃。因家贫而吃不饱穿不好,自然是“这等猥獕”了。

施耐庵所选的这位天师,实际上也是玩了穿越。住持真人说: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查阅嗣汉张天师世家,可知虚靖天师是宋徽宗时期的嗣汉张天师,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宋徽宗确实宣请过这一代张天师入京问道。而宋仁宗朝的嗣汉张天师应是“虚白天师”。

施耐庵这样玩穿越,目的就是虚靖天师被宋徽宗宣请之时,就是《水浒传》所描写的形象,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这样,就很方便的隐喻了朱元璋小时候当放牛娃的事情。

那么,这一切,又与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呢?

武松打虎的原型故事是什么?

有一种传说,讲是武松的原型就是在杭州城刺杀蔡京儿子蔡鋆的江湖义士。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武松原本是杭州城的一个流浪艺人,被知府看中,请进府内做了名都头。后来,知府被蔡氏所陷,武松也被赶出了州府衙门。义士武松很讲义气,而蔡鋆不但陷害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知府,而且,鱼肉百姓,被称为“蔡虎”。于是,武松身怀利刃,乘蔡鋆出巡之机将其杀死。但是,武松并没有逃脱,最终死在了大狱中。

这就是武松打虎的原型,有名有姓的,似乎就是施耐庵的取材之处了。但是,《水浒传》的蓝本是《大宋宣和遗事》,在这部笔记体野史中,武松并没有死在杭州,而是到了梁山泊,是宋江三十六人中的一员。施耐庵写武松打虎的故事,大概受此启发,但并非完全取材于此。

施耐庵其人到底有怎样的经历,学界有很多考证,虽然也是聚讼纷纭,但有一点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施耐庵曾经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

而且,张士诚的得力大将卞元亨关系很密切,有的还说这二人就是表兄弟。卞元亨曾经有过踢死老虎的经历,这才是武松打虎的素材来源。

书中写武松打虎极其生动传神,尤其是写老虎拿人的三大绝招“扑、剪、掀”,更是写透了老虎的特性。如果从杀人而演绎为打虎,恐怕不能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卞元亨与老虎打过交代,必然能够把老虎的动作特点讲得很细致,这就给施耐庵提供了细节描写的依据,能够把老虎写得很到位。

所以,卞元亨打虎就是武松打虎的素材来源,比武松杀蔡虎要可靠得多。

武松为什么要在景阳冈打虎

回到问题的正题上来,讨论一下武松为什么要去景阳冈打虎。施耐庵有意模糊清河县,找了个景阳冈这么个地方。而且,还要让武松的哥哥嫂子从清河县搬家到阳谷县,都是为了把武松弄到景阳冈去打虎。

上文说到,“景阳”二字第一是隐喻“景阳钟”,这是皇帝召集群臣的早朝钟声,也就象征着皇宫。《水浒传》又是评议皇帝的,那么,武松打虎就是要打皇宫中的老虎。

北宋晚期,朝政失道,奸臣弄权,《水浒传》中所写到的高俅、蔡京,以及隐写到的与花石纲事件相关的朱勔,都是一群祸害朝政与百姓的猛虎。施耐庵以武松打虎,来隐喻梁山好汉反抗朝廷的行为,就是要剪除这群猛虎。

《水浒传》是一部直接评议并且抨击失道皇帝的小说,真正的猛虎则是宋徽宗。在“楔子”中,施耐庵评议宋徽宗之前的皇帝,都给予了“天下尽皆太平”的鉴定,唯独宋徽宗违背了道义,导致妖魔出世,天下便不太平了。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是反皇帝的,是反宋徽宗这朝皇帝的。至于宋江为何又要对皇帝“忠义”,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所以,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打的就是宋徽宗!

“景阳”还有景阳楼的含义,景阳楼在南京,这就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朱元璋开国都城,也就是对朱元璋进行了抨击。施耐庵为何要抨击朱元璋呢?

前文讲过,施耐庵曾经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元代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作为多路反元势力之一部,灭元的功劳最大。朱元璋则联合投降元朝的方国珍夹击张士诚,迫使张士诚投降元朝。后来,张士诚又反元,并与其他各路义军一道,灭掉了元朝。

朱元璋不仅攻打反元势力,还贪天功为己有,在各路反元势力逐渐衰微之时,出兵灭掉各路势力,得了大明天下。

张士诚最终在平江(苏州)战败被俘,因不屈而绝食身亡。率兵攻打张士诚的正是朱元璋的大将徐达、常遇春,这就是《水浒传》中的陈达、杨春,他们与朱洪武一道,被施耐庵看作是占山为王的草寇。

草寇做皇帝,施耐庵并不看好,便在书中隐写了“洪太尉误走妖魔”,诅咒大明王朝必将妖魔横行。于是,武松打虎选择在景阳冈也是一种寄托。施耐庵希望出现一个武松式的英雄,打死盘踞在“景阳”冈的猛虎。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