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时间:08-30来源:作者:点击数:

总览表格1

分析: 经济、政治、社会结构、文化

反侵略战争

封建土地剥削

剥削者:地主和富农

被剥削者:其他农民

建国前从未消灭富农

建国后有时提出消灭富农

考点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丧失的主权:

1.领土主权

2.领海主权

3.司法主权

4.关税主权

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辛丑条约时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3.革命开始变化,开始反帝反封建),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条约日期,主要内容记得去记

考点3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沦为半殖民地的原因:

1.丧失独立地位

2.还有一定部分主权

沦为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1.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瓦解

2.西方列强不愿中国成为独立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5最重要

1.资本-帝国主义![]

202108021449592021-08-02-14-50-00

202108021451022021-08-02-14-51-03

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自己有钱但不剥削别人

考点4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学习技巧:一切从国情出发->矛盾->任务->道路

考点5: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官兵:鸦片战争 关天培、陈化成、海龄,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

考点6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英国:从印度入侵西藏,从缅甸入侵云南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中日甲午海战之后达到高潮。

(甲午海战标志1)

瓜分破产原因:

1.列强相互制约(重要原因)

2.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局限性:1.反帝(盲目的反对外国人和与外国人有关系的中国人)2.曾经蒙受封建主义的欺骗 3.迷信、盲目

积极作用: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考点7 反侵略斗争失败及其原因

1.社会腐败(根本原因)

2.经济技术落后(重要原因)——————-洋务运动、学习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

考点8 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后开始睁眼看世界,甲午中日战争人民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甲午海战标志2),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州志》魏源《海国图志》(学习技术)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学习西方政治和技术

严复《救亡决论》 救亡

严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 兴中会 振兴中华

第二章:各阶层的探索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等等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1.维新派(戊戌变法)2.革命派(孙中山等)

无产阶级:共产党的探索s

考点9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爆发原因:1.税负重 2.农业手工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洪秀全 广西桂平 太平天国

正义战争:反清政府,反地主

《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特色纲领性文件土地政策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政策归纳

评价:进步性: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想,未做到)局限性:眼界狭隘,不切实际空想,未付诸实践

《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进步性:有一定先进性

局限性:未付诸实践

太平天国结局:天京(现南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分水岭

考点10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局限性

历史意义:

  1. 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2. 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 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权威
  4. 打击了国外侵略势力
  5.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是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

     

    失败的原因:

  6.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7.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8. 不正确的对待儒学
  9. 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反封不反帝但选择题里面要选,任务:反帝反封建,纲领:无反帝的主张,结果: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农民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考点11:洋务运动:学技术,不学制度

    原因:为了购买和制造武器镇压农民起义,同时加强边防,发展本国军事力量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封建伦理统治秩序为主体,西方工业技术辅助

    洋务事业:

  10. 近代企业

     

    军用: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民用: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官督商办)

  11. 建立新式陆军: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
  12.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公费留学生200多人(穷人家的孩子,去探路的)

考点12 历史主义和失败原因

历史作用

  1. 促进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2. 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打开眼界
  3. 社会风气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开始提升

     

    失败原因

    甲午海战失败(标志3)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4. 封建性,阶级局限性(根本原因)
  5. 对国外有依赖性
  6. 管理腐朽性

     

    教训:地主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考点13 戊戌维新的兴起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 内忧外患的冲击形成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活动

  3. 公车上书
  4.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翻译《天演论》
  5.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6. 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7. 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
  8. 办报纸,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

     

    维新派与守旧派(洋务派)的论战(两次大论战之一)

  9. 要不要变法
  10.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11.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意义: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论战,开阔国人眼界,传播资本主义

    百日维新

  12.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13.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14. 军事方面:裁剪旧式绿兵营,改练新式陆军
  15. 文化教育方面: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

     

    进步性: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良运动

    局限性:政令和措施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是一种温和的改良方案

    结果:戊戌六君子被杀: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其余政策都被废除。

    意义:1.爱国救亡 2.资产阶级政治改良 3.政治启蒙

    教训:

  16.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慈禧太后的反对
  17.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8. 阶级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考点15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 社会矛盾激化
  2. 清末“新政”破产:1.废除科举 2.宣布“预备仿行宪制” 3.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近代第一部宪法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开始成熟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考点16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 孙中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武装起义
  2. 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3. 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4.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领导的全国性政党《民报》

考点17 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结果保留了部分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反扑 总结:不反帝,反封不彻底
  2.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过民权主义 到底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民权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
  3.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核定土地地价,现有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归国家,国民共享,但是:平均地权并未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要求,难以成为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平均地权不分地

考点18 关于革命和改良(维新派)的辩论

《民报》—《新民丛报》

议题

  1. 是否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地权)

     

    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考点19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1. 萍、溜、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 同盟会: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影响大也称广州起义)
  3. 湖北新军共进会和文学社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成功)**

考点20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 资产阶级革命派占领导和主体地位
  2.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部法)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评价:带有革命性和先进性,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有重要地位

    局限性:1.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2.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维护封建土地制度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考点21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推翻清,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3. 带来思想上的解放
  4. 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产生积极变化
  5.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考点22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孙中山辞职,让大总统给袁世凯 中华民国政府-北洋政府

  1. 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 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 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猖獗一时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原因:

  4. 农业经济没有形成统一资本主义经济市场
  5.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考点23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挽救共和的努力

原因<—事件

宋教仁被暗杀<—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护国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护法运动

全部失败

孙中山并未找到真正出路,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方案行不通

主观:阶级局限性

	成功:

中共

失败:不懂把马克思主义结合实际

成功:

非中共

失败:都有阶级局限性(主观根本原因)

失败主观根本原因

  1.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民族资产阶级

  4. 软弱性,革命性
  5.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考点24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新青年)

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

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改为同人刊物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的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2.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基本口号:

民主、科学

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文化的条件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精英路线)**

3.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辩证法),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片面)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十月革命给中国人的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群众路线)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他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值得注意的是,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考点26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无产阶级)

二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天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至此,五四运动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考点27 五四运动的卡历史特点与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十月革命后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原因见下面表格

202108040807052021-08-04-08-07-07

决定革命性质的不是革命的领导者,而是革命的任务和对象

202108040809092021-08-04-08-09-10

反封-资产阶级革命

反资-无产阶级革命

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不行-无产阶级替资产阶级革命

从而-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新旧对比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主主义革命
领导者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反资反私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前途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所属范围 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总之,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意义:

  1.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因此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中具有碑意义。

考点28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一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周恩来

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董必武、林祖涵、吴玉章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2021-08-05-08-35-43

1 》2 》3

队伍 》 组织 》 党

队伍特点:

其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明确地同第二国际(主张和平改革)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其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其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未广泛传播

党组织:

  1.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
  2. 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工作:

     

    其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其二,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其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其四,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考点30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1. 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干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2. 然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3. 中国的发展进步客观上要求有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有能够领导中国革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很惨、他们不行、需要我来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另一方面,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在当时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原因是:

第一,工人阶级的人数不多,又比较年轻,许多工人不久前还是小生产者。在党内,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党员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因此,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不能不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

第二。它是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始自己活动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的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考点31 制定革命杠零八,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中共二大:

第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用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

  1. 香港海员罢工(非共产党领导)
  2.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第一个高潮运动的顶点)
  3.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完全胜利)
  4. 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5. 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农民)

考点3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国共合作形成的条件:

1.“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孙中山和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1.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2.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所得而私”。

3.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

“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毛泽东发表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中心问题 ”,“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这场大革命。这是因为∶

首先,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其次,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再次,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最后,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共产党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考点33 大革命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成为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大革命的意义

首先,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其次,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的洗礼,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最后,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主观原因∶

(1)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 的领导权

(2)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适用于遵义会议之前)

考点34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首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其次,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再次,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最后,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考点35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非重点)

1.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⒉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实行清党分共政策后,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依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仍是一个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之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中国革命的对象依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 中国革命的性质也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 中国仍然迫切需要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36 土地革命的兴起(选择题考点)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件大事一是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二是组织湘、鄂、巅、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三是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八七会议:

  1.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3. 毛泽东: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南昌起义(开始有军队)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早期打中心省会 全部失败

考点37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文,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思想。

《反对本本主义》

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古田会议

会议通过的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决议案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在党组织和军队以农民。主要成分的环境下,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这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对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坚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38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井冈山土地法》

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兴国土地法》

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制定了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政权刚刚建立)

  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
  2. 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第一次是“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左”倾冒险主义;第三次是“左”倾教条主义“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主要表现:

(错哪了)

第一,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第二,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第三,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第四,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第五,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为什么错)

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第一,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第三,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计合起来。

考点39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政治问题:瓦窑堡会议 思想问题:延安整风运动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考点40 红军长征的胜利(非重点)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考点41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实践论》《矛盾论》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考点42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 占东北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武装侵占华北

    14年抗日 1931-1937-1945

    后八年是重点

  2. 图华北

     

    策动华北五省、两市 华北事变

  3. 全面抗战

     

    1937.7.7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考点43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非考点

考点44-45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非重点)

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先抗日

考点46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共产党发表 八一宣言 团结起来 一致抗日

一二·九运动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瓦窑堡会议 政治局扩大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考点47 西安事变

逼蒋抗日 27-37 国内内战结束 时局转换的枢纽

考点4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瓦窑堡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识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 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占战线的可能性,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
  2. 批判了 “左”倾关门主义 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3. 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占战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实践论》《矛盾论》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考点49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后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 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心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临时协商。

国共合作对比 第一次 第二次
阶级 工农小资民资 工农小资民资地主
军队、政权合作
共同纲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角。

考点50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截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防御 (广州、武汉失陷)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大捷,其他全部都是失败

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1941年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考点51 全面抗战的线路和持久战的方针

  1. 实行全面抗战(所有人都抗战)

     

    1937 8 洛川会议 全面抗战路线 沦陷区游击战、国统区群众运动

  2.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论持久战》 中国弱,但得道多助。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考点52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1.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另:国共合作战争:忻口战役

  2. 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地位,具有全局性意义

     

    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是大规模的)

考点53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这样做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2.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3.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瓦窑堡会议)

     

    进步势力 工、农、小资 主要依靠力量

    中间势力 民资 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有理、有利、有节

考点54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 政治:三三制的民丰政权建设。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2. 经济: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实行这个政策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
  3. 文化:抗军事政治大学、鲁讯艺术学院、延安自然学院 共200多所

考点55 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各界人士要求国民党实行抗战民主

  1. 国民参政会中一些党派的代表发起宪政座谈会,批评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宪政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普遍开展起来。
  2.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得到中共南方局所属中共驻香港办事处的支持,并于1941年9月创办了盟报《光明报》。
  3. 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考点56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

首先,毛泽东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其次,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最后,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考点57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改造我们的学习》 高级干部 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整顿党的作风》 全党党员 反对宗派主义
《反对党八股》 全党党员 反对八股整顿文风

毛泽东指出,

  1. 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2. 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3. 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所以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当时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理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了起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考点58 抗日战争的胜利

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考点5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伟大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考点60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素。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共产党是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1. 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2.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

     

    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3.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

     

    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第一,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第二,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第三,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考点6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非重点)

美苏 两个阵营

中国此时(1945)属于美国阵营

考点62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重庆谈判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老政协)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38人。

会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

考点63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非重点)

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毛泽东指出: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民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我们占着优势。

考点64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非重点)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考点65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 ,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看画亦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在解放区)

考点66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地讯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1. 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2. 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3. 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
  4. 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
  5. 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
  6. 农村经济急剧衰退。

一二·一运动 一二·三0运动 五二0运动 下关惨案

考点67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

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它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在中共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重任。

考点68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在政治上,必须实现 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在经济上,应当实行 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首先,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

其次,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再次,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考点69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非重点

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考点70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重点

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 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3种
  2.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 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4. 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考点70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习近平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 《论人民民主专政》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新政协

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考点71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大题

第一,中国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第二,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竞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主要依靠劳动者的联盟,即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建立和扩大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实现领导权的条件:

  1. 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2. 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3. 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枚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

至此近代史结束

考点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1949-1956 改造阶段

1956-1976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1976(78)-now 改革开放新时期

  1.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2. 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3. 军阀割据、战话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4.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5.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誉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过渡)、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主要的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个体经济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这样,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以的矛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考点73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1949-1956

前三年:

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2.恢复国民经济

后三年:

1.工业化

2.社会主义改造

我愿称之为:温水煮青蛙

前三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

第二,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以上情况说明,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两大任务:

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

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

(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这次士改的自的,是嗳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4)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这一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走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旨在惩治腐败,拍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考点74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考点75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非重点)

第一,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第二,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建国之初:先化后改

后来:边化边改

这种认识上的改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 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考点76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之所以要着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因为具备了以下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考点78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非重点)

“一五”期间工业化的成就︰

  1. 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
  2.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3. 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考点79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的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完全社会主义的性质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会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衣业经济。

到1956年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到1956年年底,手工业的合作化也基本完成了。

农业 手工业 工商业

萌芽->半->全

考点80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质: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每年分你一点钱

又是温水煮青蛙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954年1月,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开始时,主要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这种企业已经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1956年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的99%、私营商业户的82.2%,都走上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道路。

农业 手工业 工商业

萌芽->半->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08-11-09-31-18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

第一,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第二,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考点8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非重点)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考点8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国情变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时中国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另一个是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毛泽东**提出(并未完成,是由邓在改革开放完成的)**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第一次结合 毛 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第一次 七大完成 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接合 毛 提出 邓 完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83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中共八大后,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作“新经济政策”。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

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考点84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

    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前提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提出

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通利“六又”政治局面)的思想。这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考点85-91 文革

考点92-117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灵汉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篇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4. 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第三,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

    第四,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第五,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伊,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