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由于缺乏史书的记载,对于古埃及的断代,仍有许多不同意见。
埃及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一直没有史书的著作。直到大约公元前 304 年,希腊将军托勒密自立为王之后,才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学者马内托 Manetho 写了一部「埃及史」。不幸的是,这部当时最完整的埃及史在公元前 47 年,凯撒大帝进攻埃及的时候,连同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中其它数十万册古埃及文字的经卷付之一炬。这部埃及史的焚毁,实在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幸好当时有些其它著作引用了这本书的一些内容,我们才能知道古埃及历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学者仍然大致沿用马内托对埃及史的划分,但是对许多历史事件的确实年代,仍然不清楚,对于古埃及史的断代,也有不同的意见。
上埃及和下埃及:
埃及人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公元前5千多年,就已经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最初使用的工具是木锄,以后发明了木犁,用牛力挽耕。尼罗河谷地的新时期时代文化遗址发现大量的石刀、石斧等,到公元前4千年,埃及进入金石并用期,出现了铜器,从本时期出土工具考察,冶炼技术相当发达。
进入金属期时代后,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开始破裂,一些氏族成员脱离自己的氏族,到别处和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杂居,同时氏族也不断接纳外来人,于是出现了按地域划分的农村公社。这时的财产分配与氏族时期无论是母系氏族还是父系氏族时期的财产限制——在本氏族内,财产是公有的,财产不得流转出本母系或父系氏族之外——不同。由于已经产生了个体家庭,因而也就需要有家庭财产,即私有财产,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产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剩余劳动产品出现,氏族长和部落首领越来越多地侵夺他人财产,成为贵族,父系氏族公社就此解体。氏族公社变为了农村公社后,富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支配地位,原先村社管理机构逐渐变为他们的统治工具。
古代埃及许多村社联合组成了“州”,最初的原因可能是为水利灌溉系统建造的方便,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图腾和州神,还出现了军队,州成为独立的小国。各州之间长期进行战争和兼并的结果,公元前4千年中,形成了北部和南部两个独立的王国——上埃及王国(尼罗河河谷)和下埃及王国(尼罗河三角洲)。由于自然环境不同,上、下埃及发展出不同的文化与信仰。自古以来埃及人和邻近民族都称埃及为「两地」( The Two Lands )。
上埃及——尼罗河河谷,悬崖峭壁举目可见,之外就是沙漠。崇尚白色,国王头戴白冠,国库称白屋。崇拜秃鹰神Nekhbet 纳贝克,莲花为象征。
下埃及——平坦无际的尼罗河三角洲。下埃及崇尚红色,国王头戴红冠,国库称红屋。崇拜眼镜蛇神Wadjet,纸草为象征。
上下埃及的统一:
下埃及的文化发展较快,最先出现文字和书写的纸草,但由于三角洲地区有难以通行的沼泽,各州有很大的独立性,国王对它们不易控制,所以在政治和军事上,没有上埃及强大。
上下埃及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 3100 年前后上埃及国王美尼斯,他发动了大规模征服下埃及的战争。战争的惨烈场景和期间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已经湮没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了,但其结果却永恒地记录在青史之中,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王国,成为第一个得到 “ 上下埃及国王 ” 称号的君主 。
左图一为上埃及的法老戴白色高冠,代表植物为莲花,崇拜秃鹰;中图为下埃及的法老戴红色低冠,代表植物为纸莎草,崇拜眼镜蛇。右图法老所戴王冠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红白双冠,王冠上的秃鹰和眼睛蛇,分别象征上埃及的秃鹰女神纳贝克Nekhbet 和下埃及的眼镜蛇女神 Wadjet 。
为巩固对下埃及的统治,美尼斯在河谷和三角洲的交界处,也就是原上下埃及的交界处建立了一座要塞城市 —— 白城,被后来希腊人称为孟斐斯,遗址就在现在的开罗附近。美尼斯还修了一条长堤坝以防止城市遭受尼罗河泛滥时淹没。建这座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下埃及的控制,防止来自三角洲地带的反攻。
埃及的统一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它使得埃及人民更少受到战争的摧残,加强了整个埃及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同时也使埃及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和稳定的国家体制。 这时,埃及已具备文明的基本特征,不仅有专职的行政官员、士兵、宗教首领和艺人,而且还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