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目前胃肠疾病的患病率已经高达总人口的20%,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正在受到胃肠疾病的困扰。
现代的人每天都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腹泻腹痛等一系列的胃肠症状也随即出现,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更容易癌变。虽然都是功能性的,但如果不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就会逐渐转化成器质性的,造成不可逆的健康损害。所以,保护肠胃健康势在必行。那么,好胃是怎么养出来的?
最伤胃的11个不良习惯
“十胃九病”,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很容易生病,但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忽视胃部健康。不规律饮食、暴饮暴食、大吃大喝,喜吃冷饮等等都会让我们无形中成为了胃病的“接班人”。日常生活中,哪些习惯最伤胃?
○食不准时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在工作忙碌的白领人群中正日趋升高。而其中“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良饮食习惯是主要原因之一,长此以往就会慢慢侵蚀胃部健康。
专家解析,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晚餐过饱
早饭遗忘在匆忙间、午饭简单对付、晚上“大吃大喝”、睡前来点夜宵,健康的消化系统往往就会在这样的饮食习惯中被破坏。晚饭过饱或临睡前吃夜宵,不仅会影响睡眠、导致肥胖,还会迫使胃肠道处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胃液分泌过量会腐蚀胃黏膜,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糜烂、溃疡等疾病。
专家指出,以人体每天摄入的热量计算,最恰当的比例应当是早餐占三成,午餐占四成,晚餐为三成。
○饮食不洁
腐烂变质的食物含有多种致病性细菌,剩饭加热后会产生细菌,过期甚至霉变的食品更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如果吃了不清洁或不新鲜的食物,就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现胃痛、胃胀和呕吐等症状。
像香肠等加工肉制品,为了延长保质期,多会加入过多防腐剂,增加致癌风险;而像腌肉、熏鱼等加工肉制品,含大量亚硝酸盐,在人体内极易形成致癌物,这也是我国沿海地区,以及日本人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幽门螺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幽门螺杆菌会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中,使黏膜发炎,引发胃病。患者的口腔和唾液中也存在这种细菌,因此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技能,请戳→全世界1/2的人可能被它(胃癌致病菌)感染该如何防?
○怕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后,需要经过贮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后,才到达肠道。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
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就会直接磨损胃黏膜,并增加胃的负担,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
○胃部受寒
胃是一个对外界气候和温度很敏感的器官,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部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发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还有爱吃、常吃冷饮、喝汽水、咖啡的童鞋要注意保护好胃,因为汽水摄入过多或过凉就会刺激胃部;咖啡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消化不良和泛酸,因此,有胃溃疡和烧心症状的人一定要谨慎。
○过度疲劳
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都会导致疲劳过度,这不但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还会使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削弱,容易引起胃部供血不足,使分泌功能失调,而胃酸过多、黏液减少就会使胃黏膜受到损害。
○精神紧张
不少胃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人的情绪和心态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处在紧张、烦恼或愤怒时,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影响胃的分泌、运动、消化等功能。因此,长期抑郁、焦虑或遭到精神创伤的病人,容易患胃溃疡。
如果是一个人独自吃饭,也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单身的朋友,最好找个伴一块进餐,即便一个人时,也要提醒自己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并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是保护胃功能的重要步骤。
○酗酒无度
每天喝少量的红酒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如果酗酒无度,酒精不但会损伤肝脏、导致皮肤脱水、杀死脑细胞,还会直接损害胃黏膜,使胃黏膜出现炎症、糜烂、溃疡或出血。此外,饮酒还会延缓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因此,胃病患者尤其不可酗酒。
○嗜烟成癖
吸烟过多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胃炎。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伤害胃黏膜:
促进血管收缩,使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减少;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对胃黏膜有修复作用的保护因子;
干扰胃的排空功能,容易造成胆汁反流到胃里,而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对胃黏膜有很强的损伤作用;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直接腐蚀胃黏膜。
○滥用药物
许多药物都会损伤胃黏膜。如非甾体抗炎药物,会通过抑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还有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也常常会导致胃炎、溃疡或胃穿孔的发生。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应当遵循医嘱,最好在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如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
○边走边吃、边看边吃
胃在消化时需要大量血液,如果此时人在运动或进行其他活动,都会“抢夺”一部分供给肠胃的血液,导致消化不良。长期如此就会损伤胃部。吃饭要专心,细嚼慢咽,这样进餐胃才喜欢。
冬季如何养好胃?
○腹部按摩
每天晚上入睡前,双手交叠放在肚子上,以肚脐为中心画圆,用掌心左三十下、右三十下,刚开始力道小点,后面可以稍微加大力道。长此以往,可以有效改善肠胃功能,还可以减小肚子!
○健康饮水
每天早晨起床刷牙后喝一杯温水,大概100ml左右,有助于清理肠道;
中午10点左右喝一杯;
午饭前喝一杯;
下午3点左右喝一杯;
晚上吃饭时如果有汤品类的可以不用喝水。
要注意的是晚上9:30以后最好不要喝水,以免第二天早晨起来,眼部水肿。
○保暖养护
天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心态平静
专家指出,人的情绪和心态会影响到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郁怒伤肝、肝气犯胃,即可引起胃脘痛、呕吐、泄泻等胃肠道疾病,因此要做到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冬季日照缩短,容易情绪低落,建议坚持运动,尽可能多到户外晒太阳。
○细嚼慢咽
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冬天昼短夜长,很多人会改一日三餐为两餐,并提高两餐的餐量,这样很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紊乱而使胃黏膜受损。冬天热量消耗比较大,很多人面对热乎乎的饭菜喜欢在短时间大量、快速地进食,这样很影响消化和吸收。
胃是磨碎食物与初步消化的器官,食物需要在胃里停留一定的时间,借由胃的蠕动与胃液消化,将大颗粒食物转化为小颗粒,小颗粒食物再分解成小分子,顺利通过消化道黏膜而进入血液,其他大分子就只能变成粪便排出。细嚼慢咽则有利于食物与胃液的均匀混合,充分吸收食物的营养。
○合理运动
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会直接影响胃肠的血液供应,导致消化不良。因此,进食后应休息0.5-1小时后再进行活动。但也不要立即睡觉,否则食物在胃内存留时间过长,将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讲究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便后、饭前洗手;生吃瓜果要冲洗干净,避免食物污染上致病菌;不吃变质、霉变食物等。
○少吃寒食
冬季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胃的脾性是喜燥恶寒,除了冰的东西以外,其他寒凉的食物像绿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应多吃些温阳暖胃的食物,如牛羊肉、韭菜等。食物以温热为主,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也不利于人体保暖。另外,少吃烫嘴的食物防止食道黏膜被烫伤。
冬季好好护胃,让我们都过一个暖暖的地冬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