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酒、喝酒,是中国常见的待客之道。上升一个层次,敬酒、喝酒便是一种礼仪。该喝酒时又喝不了,失礼是件大事,便出现了“以茶代酒”这类“酒文化”。
“以茶代酒”由来已久,很多人已认为这是“酒风”文明的表现。其实,这本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以茶代酒”,典故出自三国时期,主人翁是孙皓与韦曜。
孙皓(242—284),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韦曜(204―273),本名韦昭,字弘嗣,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东吴四朝重臣。韦曜是中国古代史上从事史书编纂时间最长的史学家,著有《吴书》、《三吴郡国志》等,《三国志》多取材于他的《吴书》。
孙皓是作恶多端的末代君王,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他父亲本是太子,结果被废又被杀,孙皓自幼生活在恐怖之中。并且,造成这些恐怖的,都血缘最近的亲人。从心理学上讲,孙皓的心理是扭曲的,是个变态的人。
孙皓继位之初,做过释放宫女的好事。但好景不长,很快又开始大肆选美。孙皓规定:凡东2000石(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家有女儿要上报,他看不上的,女孩15岁以后才可出嫁。孙皓的后宫有数千美女,荒淫是小,最恐怖的是,他觉得哪个美女不顺眼,立马杀掉。
孙皓在色上很变态,酒上也变态。孙皓嗜酒,常常从早喝到晚,还让大臣陪着。陪喝的大臣,至少喝七升,喝不下就硬灌。有一次,大臣王蕃在宴会上喝醉了。孙皓认为他是装的,故意让他回去,但马上又召他回来。王蕃不敢在皇帝面前失态,强装镇定。孙皓大怒,认定他果然装醉,便将王蕃当场处斩,还让人将王蕃的人头踢来踢去,直到完全粉碎。
不过,孙皓对韦曜很不错,毕竟这是个文人。韦曜酒量小,孙皓对他很照顾。每次斗酒时,只要韦曜在场,孙皓就暗中吩咐侍从,别的大臣倒酒,韦曜杯中倒的是茶——这就是“以茶代酒”典故的由来。
韦曜人品好,由此对孙皓更感激。韦曜的思维是纯文人式的,报答孙皓的方式他选择了直谏。孙皓本不是明君,所以对韦曜反感起来,认为韦曜不识抬举。
孙皓有一个变态的爱好:喝酒时,他让大臣说自己有什么短处。大臣说错了不行,说对了往往引起他的愤怒。他一发怒,这个大臣的人头当场就没了。韦曜觉得这简直是胡搞,劝孙皓不要这么搞。结果,孙皓直接把韦曜给杀了。
以茶代酒,真相让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