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情感心理

走好八步,成就一生(大师名言)

时间:02-07来源:作者:点击数:
  人的一生有八个阶段,只有解决好每个阶段中的矛盾,才能发展出健全的人格。
  
    ——埃里克森
  
  这句名言来自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1950年的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对特殊的心理矛盾与任务,这些矛盾顺利解决了,人格就向健康发展一步。这八个阶段是:
  
  信任与不信任(0-1岁):这个时期,软弱的婴儿完全依赖成人照顾,若婴儿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则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逐渐形成“希望”的品质;而如果他们得不到关心和照顾,就会觉得世界不可靠,形成害怕、怀疑的心理。
  
  自主与羞怯(1-3岁):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如果父母支持孩子去探索世界、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儿童就会形成自我控制的品质;相反,如果照料者对孩子的行为诸多控制,不让他们从行动中获得成就感,孩子就会产生羞耻感和自我疑虑。
  
  主动与内疚(3-5岁):学前期的孩子有了创造性思维,开始会规划未来。如果父母肯定孩子的想象,儿童就会获得主动性;若父母常常讥笑孩子的天真想法,儿童就会感到内疚、自卑。
  
  勤奋与自卑(5-12岁):在学习期的儿童,如果可以从学习活动中产生勤奋感,他们以后就会满怀信心地投入到社会工作当中去;如果儿童不能发展出勤奋,则会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无能。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20岁):青春期的少年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是谁”。如果孩子能在这个阶段认清自己,产生清晰的角色认同,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形成同一感,把握住“真正的自我”。相反,如果孩子不能将自我与社会要求统一起来,就会出现角色混乱,对周遭产生对立、反叛的消极态度。
  
  亲密与孤独(20-24岁):在成年早期,有牢固同一性的人能发展出亲密关系,培养出爱的品质;而角色混乱的人则无法建立友好人际关系,选择离群索居,产生孤独感。
  
  繁殖与停滞(25-65岁):这是人成为父母、建立家庭和事业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过得充实且幸福,人们就会试图把这些美好传递给下一代和其他人,于是形成关心他人的品质;如果在这个阶段过得并不如意,人就会“专注自我”,不在乎别人的困难和痛苦,变得自私自利。
  
  自我整合与失望(65岁以后):到了老年期,人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若前面七个阶段都顺利度过,老人会觉得自己活得完整而充实,会怀着感激向人间告别;而过去生活挫折不断的人,则对人生抱有遗憾,甚至觉得人生毫无意义。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