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会利用已定义的粒子组制作如图1所示的特效,可以看到,方体图形从球体出生,并呈现浮动的效果。其中会涉及到Size、Standard shape、Bubble Motion节点的使用。
一、动力学组交互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粒子组1定义的特效,可以看到粒子从球体出生,保持粒子的原有形态。
接下来,如图3所示,我们需要切换到“交互”动力学组,进行粒子出生形态的调整。
打开“交互”动力学组的节点编辑区后,如图4所示,打开节点创建面板中的组别创建面板,选择粒子组1,并在节点编辑区创建粒子组1节点,即可实现动力学组之间的交互。
粒子组1节点可将已定义的粒子组属性传输到其他节点控制器中。
二、制作特效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继续在“交互”动力学组中创建其他节点控制器,以控制粒子组1的特效。
首先,创建一个Size节点(Operator-Standard-Size),并将其Particle输入端口与粒子组1节点的Particle输出端口连接,然后,如图5所示,通过调整Size节点的大小(Size)数值即可调整粒子出生的大小。
接着,我们再创建一个Standard shape节点,并将其Particle输入端口与粒子组1节点的Particle输出端口连接,然后,如图6所示,通过调整Standard shape节点的图形选项即可调整粒子出生的形态。
我们选择了方体的选型,使得粒子以方体的形态出生。
最后,创建一个Bubble Motion节点,并将其Particle输入端口与粒子组1节点的Particle输出端口连接,该节点可让粒子呈现出如同气泡上升的运动效果。
完成以上设置后,即可获得如图8所示的方体粒子浮动出生的效果。
三、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定义粒子组,并在动力学组中创建粒子组节点,可实现不同动力学组之间的交互。当我们完成了粒子组的定义后,可以叠加多个动力学组实现更加复杂的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