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会应用thinkingParticles 3D粒子插件构建粒子间的碰撞效果。在开始应用碰撞类节点前,我们需先进行两组粒子的碰撞场景构建,后续的碰撞效果则会在《thinkingParticles两种粒子的碰撞效果(碰撞效果)》一文中详细讲解。
如图1所示,我们需要构建两组粒子,分别是从底部出生的粒子,以及在方体内部出生的粒子。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怎么构建这两组粒子吧。
一、构建粒子组A的出生
首先,在thinkingParticles主控系统中创建粒子组A与粒子组B,同时,创建两个动力学组。
接着,打开第一个动力学组,创建PositionBorn节点。
如图4所示,打开上述PositionBorn节点的属性设置面板,将其所属粒子组设置为粒子组A,同时,将粒子出生方向的变化系数设置为5,让粒子以接近垂直地面的方式出生。
然后,再创建一个StdShape节点。
并将StdShape节点的形状设置为球体,接着,连接PositionBorn节点,制作出垂直地面出生的球体粒子。
以上,我们就完成了粒子组A的出生效果制作。
二、构建粒子组B的出生
接下来,进行粒子组B的出生效果制作。
如图8所示,使用3ds Max的创建图形功能,创建一个方体。
然后,右击元素列表中的方体,将其显示方式设置为透明(See Through),这样我们就能看见方体内部出生的粒子。
接着,打开第二个动力学组,依次创建PositionBorn与Node节点。
如图10所示,选中Node节点,在其属性面板中单击“拾取”按钮。
拾取3ds Max中创建的方体。
然后,再创建一个VolumePos节点,并依照图12所示的方式,连接各个节点,使得粒子在方体内部出生。
接着,打开第二个动力学组的PositionBorn节点,将其所属的粒子组设置为粒子组B,同时,将粒子的出生数量设为每秒100个;将粒子的出生速度设为0,让粒子始终位于方体的内部。
最后,创建StdShape节点,并将其形状设为立方体,让方体内的粒子呈现为立方体的形状。
完成以上设置后,就可以获得本文开头所示的两组粒子的出生效果。
三、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创建两个thinkingParticles动力学组,并分别创建PositionBorn节点与其他属性节点,可构建两组形态各异的粒子出生效果。由于未添加碰撞效果节点,两组粒子在相遇后未出现碰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