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平常应用程序的开发,很少有人会关注编译和链接的过程,因为我们使用的工具一般都是流行的集成开发环境(IDE),比如 Visual Studio、Dev C++、C-Free 等。这些功能强大的 IDE 通常将编译和链接合并到一起,也就是构建(Build)或运行(Run)。即使在 Linux 下使用命令行来编译一个源文件,简单的一句$gcc demo.c也包含了非常复杂的过程。
虽然 IDE 提供的默认配置、编译和链接参数对于大部分应用程序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但是作为学习者,我们还是要刨根问底,弄清从源代码生成可执行文件的内部机理,不要被 IDE 提供的强大功能所迷惑。
C语言经典的“Hello World”小程序几乎是每个程序员闭着眼睛都能写出来的,基本成了入门教程和开发环境的默认标准,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如果在 Windows 下使用 Visual Studio 来编译,那么可以直接点击运行(Run)按钮或者构建(Build)按钮,在工程目录下就会看到生成的 .exe 程序。
如果在 Linux 下使用 GCC 来编译,使用最简单的$gcc demo.c命令,就可以在当前目录下看到 a.out。
事实上,从源代码生成可执行文件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预处理(Preprocessing)、编译(Compilation)、汇编(Assembly)和链接(Linking)。下图是 GCC 生成 a.out 的过程:
预处理过程主要是处理那些源文件和头文件中以#开头的命令,比如 #include、#define、#ifdef 等。预处理的规则一般如下:
预处理的结果是生成.i文件。.i文件也是包含C语言代码的源文件,只不过所有的宏已经被展开,所有包含的文件已经被插入到当前文件中。当你无法判断宏定义是否正确,或者文件包含是否有效时,可以查看.i文件来确定问题。
在 GCC 中,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生成.i文件:
-E表示只进行预编译。
在 Visual Studio 中,在当前工程的属性面板中将“预处理到文件”设置为“是”,如下图所示:
然后点击“运行(Run)”或者“构建(Build)”按钮,就能在当前工程目录中看到 demo.i 。
编译就是把预处理完的文件进行一些列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以及优化后生成相应的汇编代码文件。编译是整个程序构建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复杂的部分之一,涉及到的算法较多,我们并不打算深入讨论,有兴趣的读者请查看《编译原理》。
在 GCC 中,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生成.s文件:
或者
在 Visual Studio 中,不用进行任何设置就可以在工程目录下看到 demo.asm 文件。
汇编的过程就是将汇编代码转换成可以执行的机器指令。大部分汇编语句对应一条机器指令,有的汇编语句对应多条机器指令,我们在《C语言内存精讲》中的《一个程序在计算机中到底是如何运行的》一节对汇编语言进行了简单的解释。
汇编过程相对于编译来说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语法,也没有语义,也不需要做指令优化,只是根据汇编语句和机器指令的对照表一一翻译就可以了。
汇编的结果是产生目标文件,在 GCC 下的后缀为.o,在 Visual Studio 下的后缀为.obj。
目标文件已经是二进制文件,与可执行文件的组织形式类似,只是有些函数和全局变量的地址还未找到,程序不能执行。链接的作用就是找到这些目标地址,将所有的目标文件组织成一个可以执行的二进制文件。
预处理和汇编的过程都比较简单,有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
编译的过程最为复杂,可以细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指令优化,这里涉及到诸多算法以及正则表达式,我们并不打算深入分析,也没必要,有兴趣的读者请自行查阅《编译原理》。
而目标文件的结构、可执行文件的结构、链接的过程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它能够让我们明白多文件编程以及模块化开发的原理,这是大型项目开发的基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汇编的过程非常简单,仅仅是查表翻译,我们通常把它作为编译过程的一部分,不再单独提及。这样,源文件经过预处理、编译和链接就生成了可执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