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述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产品的接口,由子类工厂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解决了简单工厂模式破坏开闭原则的弊端
工厂方法模式的角色包含:
1.抽象工厂:构造了一个生产产品的接口方法。
2.具体工厂:指定生产某种产品,实现了抽象工厂的接口方法。
3.抽象产品:定义了一系列产品的通用使用方法。
4.具体产品:某一种产品的具体使用方法。
工厂方法的类图:
二、优点
1.用户只需要知道具体工厂的名称就可以得到所要的产品,无须知道产品的具体创建过程
2.灵活性增强,对于新产品的创建,只需要多些一个相应的工厂类
3.典型的解耦框架。高层模块只需要知道产品的抽象类,无须关系其他实现类,满足迪米特法则,依赖导致原则和里式替换原则。
三、缺点
1.类的个数容易过多,增加复杂度。
2.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
3.抽象产品只能生产一种产品。
四、示例
使用“用户使用热水器烧水,电饭煲做饭”的示例,类图如下
1.定义产品以及对应的使用方法
- public interface IProduct {
- void use();
- }
2.定义具体产品,实现其功能
(1)热水器产品
- public class WaterHater implements IProduct {
- @Override
- public void use() {
- System.out.println("热水器烧水");
- }
- }
(2)电饭煲产品
- public class RiceCooker implements IProduct {
- @Override
- public void use() {
- System.out.println("电饭煲蒸饭");
- }
- }
3.定义工厂以及生产产品的方法
- public interface IProduct {
- void use();
- }
4.定义具体工厂以及生产产品的具体方法
(1)热水器工厂
- public class WaterHaterFactory implements AbstractFactory {
- @Override
- public IProduct create() {
- return new WaterHater();
- }
- }
(2)电饭煲工厂
- public class RiceCookerFactory implements AbstractFactory {
- @Override
- public IProduct create() {
- return new RiceCooker();
- }
- }
5.用户使用产品
- public class User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RiceCookerFactory riceCookerFactory = new RiceCookerFactory();
- IProduct riceCooker = riceCookerFactory.create();
- riceCooker.use();
-
-
- WaterHaterFactory waterHaterFactory = new WaterHaterFactory();
- IProduct waterHater = waterHaterFactory.create();
- waterHater.use();
- }
- }
6.效果
综上所述,即实现了“用户使用热水器以及电饭煲”的功能。但是,我认为在第五步:用户使用产品中,main方法中不应该包含创建工厂的功能,在真实开发环境中,RiceCookerFactory以及WaterHaterFactory的创建应该是注入进来,不是每次使用都要创建一遍工厂。如果大家对我的观点有异议,欢迎留言讨论。
工厂模式适合于一个工厂只产一种产品的情况,对于一个工厂生产多个产品的时候,就不适合了。需要用抽象工厂模式解决一个工厂生产多个产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