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在于Python内置函数int()的用法,所以计算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没有使用数学上的公式Sn=a1*(1-q^n)/(1-q)。
一般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容易想到使用循环来实现,以计算1+2+4+8+16+...+2^199为例,也就是计算比值q=1且数列首项a1=1的等比数列前200项的和:
>>> s = 0
>>> for i in range(200):
s += 2**i
>>> s
1606938044258990275541962092341162602522202993782792835301375
这样的代码散发着浓浓的C语言气息,不够Pythonic,如果使用Python内置函数sum()和生成器推导式的话,下面的代码看起来就比较舒服了:
>>> sum((2**i for i in range(200)))
1606938044258990275541962092341162602522202993782792835301375
代码确实简洁了很多,但实际上这一行代码的内部工作原理与上面的循环代码是一样的,所以运行效率并没有任何提高。
如果转换一下思路的话可以发现,问题中给出的求和式与二进制到十进制转换时的展开式完全一样,想通了这一点的话,就可以使用内置函数int()来实现等比数列求和式的快速计算了。
内置函数int()用来将其他形式的数字转换为整数,要求参数为整数、实数或合法的数字字符串,当参数为数字字符串时,还允许指定第二个参数base用来说明数字字符串的进制。其中,base的取值应为0或2-36之间的整数,其中0表示按数字字符串的字面含义所隐含的进制进行转换。
>>> int('1'*200, 2)
1606938044258990275541962092341162602522202993782792835301375
结果完全正确,那么效率会有提高吗?下面的运行截图非常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是的,运行效率有几百倍的提高,可见这个思路是非常有意义的。比较遗憾的是,这个方法存在一点点小问题,由于函数int()自身的限制,第二个参数只能为0或者2-36之间的整数,不适用于比值q为小数或者大于36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