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 > 编程开发 > Python

信息熵是什么

时间:01-30来源:作者:点击数: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对于决策树算法有了大体的认识,本节我们将从数学角度解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特征做为判别条件”,这里需要重点掌握“信息熵”的相关知识。

信息熵这一概念由克劳德·香农于1948 年提出。香农是美国著名的数学家、信息论创始人,他提出的“信息熵”的概念,为信息论和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

在理解“信息熵”这个词语前,我们应该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别人说的一段话就包含某些“信息”,或者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新闻也包含“信息”,人们常常说信息很多,或者信息较少,但却很难说清楚信息到底有多少。比如一篇 10 万字的论文到底包含多少信息量?信息熵就是用来解决对信息的量化问题的。

“熵”这一词语从热力学中借用过来的,热力学中的“热熵”是表示分子状态混乱程度的物理量,香农使用“信息熵”这一概念来量化“信息量”。信息的计算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多重前提条件的信息,更是无法计算,但由于信息熵和热力熵紧密相关,所以信息熵可以在衰减的过程中被测定出来。

理解信息熵

想要非常清楚地讲明白“信息熵”到底是什么?需要结合物理上的知识,不过这样就有点“舍本逐末”,所以我们只要理解香农给出的相关结论即可:

信息熵是用于衡量不确定性的指标,也就是离散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简单地说“情况越混乱,信息熵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通过下述示例进一步说明:

比如“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和“台湾不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你感觉哪一句话传递的信息量更大?当然是后者,因为前者属于既定事实,而后者若要发生的话,可能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导致的。如果一件事 100% 发生,那么这件事就是确定的事情,其信息熵无限接近于最小,但如果这件事具有随机性,比如抛硬币,其结果可能正面也可能反面,那么这件事就很不确定,此时的信息熵就无限接近于最大值。

再比如,封闭的房间一直不打扫,那么房间不可能越来越干净,只能不断的落灰和结下蜘蛛网,如果想要让它变得整洁、有序就需要外力介入去打扫房间。这个过程中趋向于混乱的房间其信息熵不断增大,而打扫后的房间,则趋向于信息熵最小。伟大数学家香农给出了信息熵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 p 代表概率的意思,这里 “X” 表示进行信息熵计算的集合。在决策树分类算法中,我们可以按各个类别的占比(占比越高,该类别纯度越高)来理解,其中 N 表示类别数目,而 P表示类别 K 在子集中的占比。理解了上述含义,再理解信息熵的计算过程就非常简单了,分为三次四则运算,即相乘、求和最后取反。

信息熵公式计算

下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上述信息熵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应用,在二元分类问题中,如果当前样本全部属于 k 类别,那么该类别在子集节点中的占比达到 100%(而另一个类别占比为 0),即 pk = 1,此时信息熵的计算公式如下:

信息熵计算公式

关于对数函数的运算法则这里不再赘述,以 2 为底 1 的对数为 0,因此最终两个类别的信息熵求和结果为 0。信息熵为 0 说明子集内的类别一致“整齐有序”。由此也可以得知 pk=0.5 时候信息熵的取得最大值。下面根据上述信息,我们绘制信息熵的函数图像,如下所示:

信息熵函数图像

ID3算法—信息增益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决策树算法是以包含所有类别的集合为计算对象,并通过条件判别,从中筛选出纯度较高的类别,那么我们如何利用信息熵从特征集合中选择决策条件呢?下面我们以 ID3 算法为例进行说明。

ID3(Iterative Dichotomiser 3,迭代二叉树3代)算法是决策树算法的其中一种,它是基于奥卡姆剃刀原理实现的,这个原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大道至简,用尽量少的东西去做更多的事情”。

把上述原理应用到决策树中,就有了 ID3 算法的核心思想:越小型的决策树越优于大的决策树,也就是使用尽可能少的判别条件。ID3 算法使用了信息增益实现判别条件的选择,从香农的“信息论”中可以得知,ID3 算法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维度进行 if -else 判别。

1) 理解信息增益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增益?我们又如何计算特征维度信息增益值的大小呢?

简单地说,信息增益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特征而言的,某个特征的有无对于整个系统、集合的影响程度就可以用“信息增益”来描述。我们知道,经过一次 if-else 判别后,原来的类别集合就被被分裂成两个集合,而我们的目的是让其中一个集合的某一类别的“纯度”尽可能高,如果分裂后子集的纯度比原来集合的纯度要高,那就说明这是一次 if-else 划分是有效过的。通过比较使的“纯度”最高的那个划分条件,也就是我们要找的“最合适”的特征维度判别条件。

2) 信息增益公式

那么如何计算信息增益值,这里我们可以采用信息熵来计算。我们通过比较划分前后集合的信息熵来判断,也就是做减法,用划分前集合的信息熵减去按特征维度属性划分后的信息熵,就可能够得到信息增益值。公式如下所示:

信息增益计算公式

G(S,a) 表示集合 S 选择特征属性 t 来划分子集时的信息增益。H(x) 表示集合的信息熵。上述的“减数”看着有点复杂,下面重点讲解一下减数的含义:

  • 大写字母 K 表示:按特征维度 t 划分后,产生了几个子集的意思,比如划分后产生了 5 个子集吗,那么 K = 5。
  • 小写字母 k 表示:按特征维度 t 划分后,5 个子集中的某一个子集,k = 1 指的是从第一个子集开始求和计算。
  • |S| 与 |Sk| 表示:集合 S 中元素的个数,这里的||并不是绝对值符号,而 |Sk| 表示划分后,某个集合的元素个数。
  • |S| /|Sk| 表示:一个子集的元素个数在原集合的总元素个数中的占比,指该子集信息熵所占的权重,占比越大,权重就越高。

最后,比较不同特征属性的信息增益,增益值越大,说明子集的纯度越高,分类的效果就越好,我们把效果最好的特征属性选为 if-else 的最佳判别条件。

ID3 算法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决策树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分类问题,其原理比较容易理解。C4.5 算法是 ID3 算法的增强版,这个算法使用了“信息增益比”来代替“信息增益”,而 CART 算法则采用了“基尼指数”来选择判别条件,“基尼指数”并不同于“信息熵”,但却与信息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将作为延伸扩展知识,在后续内容中讲解。

方便获取更多学习、工作、生活信息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城东书院 微信服务号城东书院 微信订阅号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