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函数分析
- main是函数的名称, 和我们自定义的函数名称一样, 也是一个标识符
- 只不过main这个名称比较特殊, 程序已启动就会自动调用它
- 告诉系统main函数是否正确的被执行了
- 如果main函数的执行正常, 那么就返回0
- 如果main函数执行不正常, 那么就返回一个非0的数
- 一个函数return后面写的是什么类型, 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就必须是什么类型, 所以写int
- 系统在启动程序时调用main函数时传递给argv的值的个数
- 系统在启动程序时传入的的值, 默认情况下系统只会传入一个值, 这个值就是main函数执行文件的路径
- 也可以通过命令行或项目设置传入其它参数


- 写一个函数从键盘输入三个整型数字,找出其最大值
- 写一个函数求三个数的平均值
递归函数(了解)
- 自己搞自己
- 存在一个条件能够让递归结束
- 问题的规模能够缩小
- void getNumber(){
- int number = -1;
- while (number < 0) {
- printf("请输入一个正数\n");
- scanf("%d", &number);
- }
- printf("number = %d\n", number);
- }
-
- void getNumber2(){
- int number = -1;
- printf("请输入一个正数abc\n");
- scanf("%d", &number);
- if (number < 0) {
- getNumber2();
- }else{
- printf("number = %d\n", number);
- }
- }
-
- 能用循环实现的功能,用递归都可以实现
- 递归常用于"回溯", "树的遍历","图的搜索"等问题
- 但代码理解难度大,内存消耗大(易导致栈溢出), 所以考虑到代码理解难度和内存消耗问题, 在企业开发中一般能用循环都不会使用递归
- 有5个人坐在一起,问第5个人多少岁?他说比第4个人大两岁。问 第4个人岁数,他说比第3个人大两岁。问第3个人,又说比第2个 人大两岁。问第2个人,说比第1个人大两岁。最后问第1个人, 他说是10岁。请问第5个人多大?
- 用递归法求N的阶乘
- 设计一个函数用来计算B的n次方
进制基本概念
- 十进制 0、1、2、3、4、5、6、7、8、9 逢十进一
- 二进制 0、1 逢二进一
- 书写形式:需要以0b或者0B开头,例如: 0b101
- 十六进制 0、1、2、3、4、5、6、7、8、9、A、B、C、D、E、F 逢十六进一
- 书写形式:在前面加个0x或者0X,例如: 0x45
进制转换
- 除2取余, 余数倒序; 得到的序列就是二进制表示形式
- 例如: 将十进制(97) 10转换为二进制数

- 系数 * 基数 ^ 索引 之和
- 十进制 --> 十进制
- 12345 = 10000 + 2000 + 300 + 40 + 5
- = (1 * 10 ^ 4) + (2 * 10 ^ 3) + (3 * 10 ^ 2) + (4 * 10 ^ 1) + (5 * 10 ^ 0)
- = (1 * 10000) + (2 + 1000) + (3 * 100) + (4 * 10) + (5 * 1)
- = 10000 + 2000 + 300 + 40 + 5
- = 12345
- 规律:其它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结果 = 系数 * 基数 ^ 索引 之和
- 系数: 每一位的值就是一个系数
- 基数: 从x进制转换到十进制, 那么x就是基数
- 索引: 从最低位以0开始, 递增的数
-
- 二进制 --> 十进制
- 543210
- 101101 = (1 * 2 ^ 5) + (0 * 2 ^ 4) + (1 * 2 ^ 3) + (1 * 2 ^ 2) + (0 * 2 ^ 1) + (1 * 2 ^ 0)
- = 32 + 0 + 8 + 4 + 0 + 1
- = 45
-
- 八进制 --> 十进制
- 016 = (0 * 8 ^ 2) + (1 * 8 ^ 1) + (6 * 8 ^ 0)
- = 0 + 8 + 6
- = 14
-
- 十六进制 --> 十进制
- 0x11f = (1 * 16 ^ 2) + (1 * 16 ^ 1) + (15 * 16 ^ 0)
- = 256 + 16 + 15
- = 287
-
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
- 整数部分,直接转换为二进制即可
- 小数部分,使用"乘2取整,顺序排列"
- 用2乘十进制小数,可以得到积,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再用2乘余下的小数部分,直到积中的小数部分为零,或者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为止
- 然后把取出的整数部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即是小数部分二进制
- 最后将整数部分的二进制和小数部分的二进制合并起来, 即是一个二进制小数
- 例如: 将12.125转换为二进制
-
- 12/ 2------ 6
- / 2------ 3
- / 2------ 1
- / 2------ 0
-
-
-
- 0.125* 2 ------ 0.25
- 0.25* 2 ------ 0.5
- 0.5* 2 ------ 1.0
- 0.0
-
-
-
二进制小数转换为十进制小数
- 整数部分按照二进制转十进制即可
- 小数部分从最高位开始乘以2的负n次方, n从1开始
- 例如: 将 1100.001转换为十进制
-
- 0 * 2^0 = 0
- 0 * 2^1 = 0
- 1 * 2^2 = 4
- 1 * 2^3 = 8
-
-
-
- 0 * (1/2) = 0
- 0 * (1/4) = 0
- 1 * (1/8) = 0.125
-
-
-
-
- 将0.8125转换为二进制
- 将0.1101转换为十进制
- 0.8125* 2-------- 1.625
- 0.625* 2-------- 1.25
- 0.25* 2-------- 0.5
- * 2-------- 1.0
-
- 0.0
-
- 1*(1/2) = 0.5
- 1*(1/4)=0.25
- 0*(1/8)=0
- 1*(1/16)=0.0625
-
- //0.1101 --> 0.5 + 0.25 + 0 + 0.0625 == 0.8125
-
原码反码补码
- 计算机只能识别0和1, 所以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都是以0和1的形式存储的
- 数据在计算机内部是以补码的形式储存的, 所有数据的运算都是以补码进行的
- 正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 正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都是它的二进制
- 例如: 12的原码、反码和补码分别为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100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100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100
-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大家必须明白一个东西, 就是计算机只能做加法运算, 不能做减法和乘除法, 所以的减法和乘除法内部都是用加法来实现的
- 正是因为对于减法来说,如果使用原码结果是不正确的, 所以才引入了反码
- // 1 - 1; 1 + (-1);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 1反码
-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0 // -1反码
- ---------------------------------------
-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 计算结果反码
- 1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计算结果原码 == -0
-
- 通过反码计算减法的结果, 得到的也是一个反码;
- 将计算的结果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取反,就得到了计算结果的原码
- 通过对原码的转换, 很明显我们计算的结果是-0, 符合我们的预期
- 虽然反码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但是对于0来说, 前面的负号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才引入了补码
- // 1 - 1; 1 + (-1);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 1补码
-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 -1补码
- ---------------------------------------
- 1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计算结果补码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 0
-
- 由于int只能存储4个字节, 也就是32位数据, 而计算的结果又33位, 所以最高位溢出了,符号位变成了0, 所以最终得到的结果是0
位运算符
- 程序中的所有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储存的。
- 位运算就是直接对整数在内存中的二进制位进行操作
- C语言提供了6个位操作运算符, 这些运算符只能用于整型操作数
符号 |
名称 |
运算结果 |
& |
按位与 |
同1为1 |
| |
按位或 |
有1为1 |
^ |
按位异或 |
不同为1 |
~ |
按位取反 |
0变1,1变0 |
<< |
按位左移 |
乘以2的n次方 |
>> |
按位右移 |
除以2的n次方 |
- 按位与:
- 只有对应的两个二进位均为1时,结果位才为1,否则为0
- 规律: 二进制中,与1相&就保持原位,与0相&就为0
- 9&5 = 1
-
- 1001
- &0101
- ------
- 0001
-
- 只要对应的二个二进位有一个为1时,结果位就为1,否则为0
- 9|5 = 13
-
- 1001
- |0101
- ------
- 1101
-
- 按位异或
- 相同整数相^的结果是0。比如5^5=0
- 多个整数相^的结果跟顺序无关。例如: 5^6^7=5^7^6
- 同一个数异或另外一个数两次, 结果还是那个数。例如: 5^7^7 = 5
- 当对应的二进位相异(不相同)时,结果为1,否则为0
- 规律:
- 9^5 = 12
- 1001^0101------ 1100
-
- ~9 =-10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01 // 取反前
-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0110 // 取反后
- // 根据负数补码得出结果
-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0110 // 补码
-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0101 // 反码
- 1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010 // 源码
- == -10
-
- 判断奇偶(按位或)
- 偶数: 的二进制是以0结尾
- 8 -> 1000
- 10 -> 1010
- 奇数: 的二进制是以1结尾
- 9 -> 1001
- 11 -> 1011
- 任何数和1进行&操作,得到这个数的最低位
- 1000 &0001 ----- 0000 // 结果为0, 代表是偶数
- 1011 &0001 ----- 0001 // 结果为1, 代表是奇数
-
- 权限系统
- enum Unix {
- S_IRUSR = 256,
- S_IWUSR = 128,
- S_IXUSR = 64,
- S_IRGRP = 32,
- S_IWGRP = 16,
- S_IXGRP = 8,
- S_IROTH = 4,
- S_IWOTH = 2,
- S_IXOTH = 1
- };
- printf("%d\n", S_IRUSR | S_IWUSR);
-
-
-
- 交换两个数的值(按位异或)
- 按位左移
- 把整数a的各二进位全部左移n位,高位丢弃,低位补0
- 由于左移是丢弃最高位,0补最低位,所以符号位也会被丢弃,左移出来的结果值可能会改变正负性
- 规律: 左移n位其实就是乘以2的n次方
- 2<<1; //相当于 2 *= 2 // 4
- 0010<<01002<<2; //相当于 2 *= 2^2; // 8
- 0010<<1000
-
- 按位右移
- 把整数a的各二进位全部右移n位,保持符号位不变
- 为正数时, 符号位为0,最高位补0
- 为负数时,符号位为1,最高位是补0或是补1(取决于编译系统的规定)
- 规律: 快速计算一个数除以2的n次方
- 2>>1; //相当于 2 /= 2 // 1
- 0010>>00014>>2; //相当于 4 /= 2^2 // 1
- 0100>>0001
-
- #include <stdio.h>
-
- void printBinary(int num);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 printBinary(13);
- }
-
- void printBinary(int num){
- int len = sizeof(int)*8;
- int temp;
- for (int i=0; i<len; i++) {
- temp = num;
- temp = temp>>(31-i);
- int t = temp&1;
- if(i!=0&&i%4==0)printf(" ");
- printf("%d",t);
- }
- }
-
变量内存分析
- 内存模型是线性的(有序的)
- 对于 32 机而言,最大的内存地址是2^32次方bit(4294967296)(4GB)
- 对于 64 机而言,最大的内存地址是2^64次方bit(18446744073709552000)(171亿GB)
- CPU 读写内存
- 存储单元的地址(地址信息)
- 器件的选择,读 or 写 (控制信息)
- 读写的数据 (数据信息)
- CPU 在运作时要明确三件事
- 如何明确这三件事情
- 通过地址总线找到存储单元的地址
- 通过控制总线发送内存读写指令
- 通过数据总线传输需要读写的数据
- 地址总线: 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寻址能力)
- 例如: 地址总线的宽度是1位, 那么表示可以访问 0 和 1的内存
- 例如: 地址总线的位数是2位, 那么表示可以访问 00、01、10、11的内存
- 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的位数决定CPU单次通信能交换的信息数量
- 例如: 数据总线:的宽度是1位, 那么一次可以传输1位二进制数据
- 例如: 地址总线的位数是2位,那么一次可以传输2位二进制数据
- 控制总线: 用来传送各种控制信号
- 写入流程
- CPU 通过地址线将找到地址为 FFFFFFFB 的内存
- CPU 通过控制线发出内存写入命令,选中存储器芯片,并通知它,要其写入数据。
- CPU 通过数据线将数据 8 送入内存 FFFFFFFB 单元中

- 读取流程
- CPU 通过地址线将找到地址为 FFFFFFFB 的内存
- CPU 通过控制线发出内存读取命令,选中存储器芯片,并通知它,将要从中读取数据
- 存储器将 FFFFFFFB 号单元中的数据 8 通过数据线送入 CPU寄存器中

char类型内存存储细节
- char是C语言中比较灵活的一种数据类型,称为“字符型”
- char类型变量占1个字节存储空间,共8位
- 除单个字符以外, C语言的的转义字符也可以利用char类型存储
字符 |
意义 |
\b |
退格(BS)当前位置向后回退一个字符 |
\r |
回车(CR),将当前位置移至本行开头 |
\n |
换行(LF),将当前位置移至下一行开头 |
\t |
水平制表(HT),跳到下一个 TAB 位置 |
\0 |
用于表示字符串的结束标记 |
\ |
代表一个反斜线字符 \ |
\" |
代表一个双引号字符" |
\' |
代表一个单引号字符' |
- 计算机只能识别0和1, 所以char类型存储数据并不是存储一个字符, 而是将字符转换为0和1之后再存储
- 正是因为存储字符类型时需要将字符转换为0和1, 所以为了统一, 老美就定义了一个叫做ASCII表的东东
- ASCII表中定义了每一个字符对应的整数

- char ch1 = 'a';
- printf("%i\n", ch1);
- char ch2 = 97;
- printf("%c\n", ch2);
-
- 定义一个函数, 实现输入一个小写字母,要求转换成大写输出
类型说明符
- C语言提供了说明长度和说明符号位的两种类型说明符, 这两种类型说明符一共有4个:
- short 短整型 (说明长度)
- long 长整型 (说明长度)
- signed 有符号型 (说明符号位)
- unsigned 无符号型 (说明符号位)
- 这些说明符一般都是用来修饰int类型的,所以在使用时可以省略int
- 这些说明符都属于C语言关键字
short和long
- short和long可以提供不同长度的整型数,也就是可以改变整型数的取值范围。
- 在64bit编译器环境下,int占用4个字节(32bit),取值范围是-2^31 ~ 2^31-1;
- short占用2个字节(16bit),取值范围是-2^15 ~ 2^15-1;
- long占用8个字节(64bit),取值范围是-2^63 ~ 2^63-1
- short占2个字节(16位)
- int占4个字节(32位)
- long占8个字节(64位)。
- 因此,如果使用的整数不是很大的话,可以使用short代替int,这样的话,更节省内存开销。
- 世界上的编译器林林总总,不同编译器环境下,int、short、long的取值范围和占用的长度又是不一样的。比如在16bit编译器环境下,long只占用4个字节。不过幸运的是,ANSI \ ISO制定了以下规则:
- short跟int至少为16位(2字节)
- long至少为32位(4字节)
- short的长度不能大于int,int的长度不能大于long
- char一定为为8位(1字节),毕竟char是我们编程能用的最小数据类型
- 可以连续使用2个long,也就是long long。一般来说,long long的范围是不小于long的,比如在32bit编译器环境下,long long占用8个字节,long占用4个字节。不过在64bit编译器环境下,long long跟long是一样的,都占用8个字节。
-
- int main(){
-
- // char占1个字节, char的取值范围 -2^7~2^7
- char num = 129;
- printf("size = %i\n", sizeof(num)); // 1
- printf("num = %i\n", num); // -127
-
- // short int 占2个字节, short int的取值范围 -2^15~2^15-1
- short int num1 = 32769;// -32767
- printf("size = %i\n", sizeof(num1)); // 2
- printf("num1 = %hi\n", num1);
-
- // int占4个字节, int的取值范围 -2^31~2^31-1
- int num2 = 12345678901;
- printf("size = %i\n", sizeof(num2)); // 4
- printf("num2 = %i\n", num2);
-
- // long在32位占4个字节, 在64位占8个字节
- long int num3 = 12345678901;
- printf("size = %i\n", sizeof(num3)); // 4或8
- printf("num3 = %ld\n", num3);
-
- //long long在32位占8个字节, 在64位占8个字节 -2^63~2^63-1
- long long int num4 = 12345678901;
- printf("size = %i\n", sizeof(num4)); // 8
- printf("num4 = %lld\n", num4);
-
- // 由于short/long/long long一般都是用于修饰int, 所以int可以省略
- short num5 = 123;
- printf("num5 = %lld\n", num5);
- long num6 = 123;
- printf("num6 = %lld\n", num6);
- long long num7 = 123;
- printf("num7 = %lld\n", num7);
- return 0;
- }
-
signed和unsigned
- 首先要明确的:signed int等价于signed,unsigned int等价于unsigned
- signed和unsigned的区别就是它们的最高位是否要当做符号位,并不会像short和long那样改变数据的长度,即所占的字节数。
- signed:表示有符号,也就是说最高位要当做符号位。但是int的最高位本来就是符号位,因此signed和int是一样的,signed等价于signed int,也等价于int。signed的取值范围是-2^31 ~ 2^31 - 1
- unsigned:表示无符号,也就是说最高位并不当做符号位,所以不包括负数。
- 因此unsigned的取值范围是: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也就是0 ~ 2^32 - 1
- #include <stdio.h>
-
- int main(){
-
-
- int num1 = 9;
- int num2 = -9;
- int num3 = 0;
- printf("num1 = %i\n", num1);
- printf("num2 = %i\n", num2);
- printf("num3 = %i\n", num3);
-
-
- signed int num4 = 9;
- signed int num5 = -9;
- signed int num6 = 0;
- printf("num4 = %i\n", num4);
- printf("num5 = %i\n", num5);
- printf("num6 = %i\n", num6);
-
-
- signed num7 = 9;
- printf("num7 = %i\n", num7);
-
-
-
- unsigned int num8 = -9;
- unsigned int num9 = 0;
- unsigned int num10 = 9;
- printf("num8 = %u\n", num8);
- printf("num9 = %u\n", num9);
- printf("num10 = %u\n", num10);
- return 0;
- }
-
- 修饰符号的说明符可以和修饰长度的说明符混合使用
- 相同类型的说明符不能混合使用
- signed short int num1 = 666;
- signed unsigned int num2 = 666;
-
数组的基本概念
- 数组,从字面上看,就是一组数据的意思,没错,数组就是用来存储一组数据的
- 数组:一组相同数据类型数据的有序的集合
- 数组元素: 构成数组的每一个数据。
- 数组的下标: 数组元素位置的索引(从0开始)
- 一个int类型的变量能保存一个人的年龄,如果想保存整个班的年龄呢?
- 第一种方法是定义很多个int类型的变量来存储
- 第二种方法是只需要定义一个int类型的数组来存储
-
-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 /*
- // 需求: 保存2个人的分数
- int score1 = 99;
- int score2 = 60; // 需求: 保存全班同学的分数(130人)
- int score3 = 78;
- int score4 = 68;
- ...
- int score130 = 88;
- */
- // 数组: 如果需要保存`一组``相同类型`的数据, 就可以定义一个数组来保存
- // 只要定义好一个数组, 数组内部会给每一块小的存储空间一个编号, 这个编号我们称之为 索引, 索引从0开始
- // 1.定义一个可以保存3个int类型的数组
- int scores[3]; // 2.通过数组的下标往数组中存放数据
- scores[0] = 998;
- scores[1] = 123;
- scores[2] = 567; // 3.通过数组的下标从数组中取出存放的数据
- printf("%i\n", scores[0]);
- printf("%i\n", scores[1]);
- printf("%i\n", scores[2]);
- return 0;
- }
-
定义数组
初始化数组
- 其中在{ }中的各数据值即为各元素的初值,各值之间用逗号间隔
- int nums[] = {1,2,3,5,6};
-
- 没有显式初始化的元素,那么系统会自动将其初始化为0
- int nums[5] = {[4] = 3,[1] = 2};
-
- int nums[3];nums[0] = 1;nums[1] = 2;nums[2] = 3;
-
- 如果定义数组后,没有初始化,数组中是有值的,是随机的垃圾数,所以如果想要正确使用数组应该要进行初始化。
- int nums[5];
- printf("%d\n", nums[0]);
- printf("%d\n", nums[1]);
- printf("%d\n", nums[2]);
- printf("%d\n", nums[3]);
- printf("%d\n", nums[4]);
- 输出结果:00160641631201606416414
-
- 使用数组时不能超出数组的索引范围使用, 索引从0开始, 到元素个数-1结束
- 使用数组时不要随意使用未初始化的元素, 有可能是一个随机值
- 对于数组来说, 只能在定义的同时初始化多个值, 不能先定义再初始化多个值
- int ages[3];
- ages = {4, 6, 9}; // 报错
-
数组的使用
- // 找到下标为0的元素, 赋值为10
- ages[0]=10;
- // 取出下标为2的元素保存的值
- int a = ages[2];
- printf("a = %d", a);
-
数组的遍历
- 数组的遍历:遍历的意思就是有序地查看数组的每一个元素
- int ages[4] = {19, 22, 33, 13};
- for (int i = 0; i < 4; i++) {
- printf("ages[%d] = %d\n", i, ages[i]);
- }
-
数组长度计算方法
- 因为数组在内存中占用的字节数取决于其存储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的个数
- 数组所占用存储空间 = 一个元素所占用存储空间 * 元素个数(数组长度)
- 所以计算数组长度可以使用如下方法 数组的长度 = 数组占用的总字节数 / 数组元素占用的字节数
- int ages[4] = {19, 22, 33, 13};
- int length = sizeof(ages)/sizeof(int);
- printf("length = %d", length);
- 输出结果: 4
-
练习
- int ages[4] = {19, 22, 33, 13};
- for (int i = 0; i < 4; i++) {
- printf("ages[%d] = %d\n", i, ages[i]);
- }
-
- int ages[4] = {19, 22, 33, 13};
- for (int i = 3; i >=0; i--) {
- printf("ages[%d] = %d\n", i, ages[i]);
- }
-
- 从键盘输入数组长度,构建一个数组,然后再通过for循环从键 盘接收数字给数组初始化。并使用for循环输出查看
数组内部存储细节
- 1)内存寻址从大到小, 从高地址开辟一块连续没有被使用的内存给数组
- 2)从分配的连续存储空间中, 地址小的位置开始给每个元素分配空间
- 3)从每个元素分配的存储空间中, 地址最大的位置开始存储数据
- 4)用数组名指向整个存储空间最小的地址
-
- int main(){
- int num = 9;
- char cs[] = {'l','n','j'};
- printf("cs = %p\n", &cs); // cs = 0060FEA9
- printf("cs[0] = %p\n", &cs[0]); // cs[0] = 0060FEA9
- printf("cs[1] = %p\n", &cs[1]); // cs[1] = 0060FEAA
- printf("cs[2] = %p\n", &cs[2]); // cs[2] = 0060FEAB
- int nums[] = {2, 6};
- printf("nums = %p\n", &nums); // nums = 0060FEA0
- printf("nums[0] = %p\n", &nums[0]);// nums[0] = 0060FEA0
- printf("nums[1] = %p\n", &nums[1]);// nums[1] = 0060FEA4
- return 0;
- }
-
- 注意:字符在内存中是以对应ASCII码值的二进制形式存储的,而非上述的形式。
数组的越界问题
- char cs1[2] = {1, 2};
- char cs2[3] = {3, 4, 5};
- cs2[3] = 88;
- printf("cs1[0] = %d\n", cs1[0] );
- 输出结果: 88
-
为什么上述会输出88, 自己按照"数组内部存储细节"画图脑补
数组注意事项
- 在定义数组的时候[]里面只能写整型常量或者是返回整型常量的表达式
- int ages4['A'] = {19, 22, 33};
- printf("ages4[0] = %d\n", ages4[0]);
-
- int ages5[5 + 5] = {19, 22, 33};
- printf("ages5[0] = %d\n", ages5[0]);
-
- int ages5['A' + 5] = {19, 22, 33};
- printf("ages5[0] = %d\n", ages5[0]);
-
-
- int a[];
-
-
- int number = 10;
- int ages[number];
- printf("%d\n", ages[4]);
-
- int number = 10;
- int ages2[number] = {19, 22, 33}
-
-
- int ages3[5];
- ages10 = {19, 22, 33};
-
-
- int ages4[4] = {19, 22, 33}
- ages4[8];
-
- 从键盘录入当天出售BTC的价格并计算出售的BTC的总价和平均价(比如说一天出售了10个比特币)
数组和函数
- 数组可以作为函数的参数使用,数组用作函数参数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把数组元素作为实参使用
- 一种是把数组名作为函数的形参和实参使用
数组元素作为函数参数
- 数组的元素作为函数实参,与同类型的简单变量作为实参一样,如果是基本数据类型, 那么形参的改变不影响实参
- void change(int val)
- {
- val = 55;
- }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int ages[3] = {1, 5, 8};
- printf("ages[0] = %d", ages[0]);
- change(ages[0]);
- printf("ages[0] = %d", ages[0]);
- }
-
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
- 在C语言中,数组名除作为变量的标识符之外,数组名还代表了该数组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因此,当数组名作函数参数时,实参与形参之间不是"值传递",而是"地址传递"
- 实参数组名将该数组的起始地址传递给形参数组,两个数组共享一段内存单元, 系统不再为形参数组分配存储单元
- 既然两个数组共享一段内存单元, 所以形参数组修改时,实参数组也同时被修改了
- void change2(int array[3])
- {
- array[0] = 88;
- }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int ages[3] = {1, 5, 8};
- printf("ages[0] = %d", ages[0]);
- change(ages);
- printf("ages[0] = %d", ages[0]);
- }
-
数组名作函数参数的注意点
- void change(int array[]){
- array[0] = 88;
- }
-
- 形参数组和实参数组的类型必须一致,否则将引起错误。
- void prtArray(double array[3])
- {
- for (int i = 0; i < 3; i++) {
- printf("array[%d], %f", i, array[i]);
- }
- }
-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int ages[3] = {1, 5, 8};
- prtArray(ages[0]);
- }
-
- 当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时, 因为自动转换为了指针类型,所以在函数中无法动态计算除数组的元素个数
- void printArray(int array[]){
- printf("printArray size = %lu\n", sizeof(array));
- int length = sizeof(array)/ sizeof(int);
- printf("length = %d", length);
- }
-
- 练习:
- 设计一个函数int arrayMax(int a[], int count)找出数组元素的最大值
- 从键盘输入3个0-9的数字,然后输出0~9中哪些数字没有出现过
- 要求从键盘输入6个0~9的数字,排序后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