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参加五四运动的北京大学游行队伍。
五月的北大,葳蕤蓊郁,树影婆娑。未名湖畔,满是怀揣梦想的青年。北大之于他们,有着一种朝圣般的信仰。
“五四”,这个专为青年而设的纪念日,不仅改写了这座百年学府的校庆日,也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五四精神犹如星星之火点亮神州大地,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奋进与探索。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古往今来,青年与国家、时代命运休戚与共。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写就《共产党宣言》,开创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五四运动那一年,26岁的毛泽东创刊《湘江评论》,21岁的周恩来组织觉悟社,为民族觉醒振臂呐喊;牛顿23岁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26岁发表《狭义相对论》,拓展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31岁的梁思成与28岁的妻子林徽因共同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成为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工具书;孙家栋38岁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做出卓越贡献。青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其凌云壮志当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去年今日,北大学子们为习主席吟诵的那首《沁园春长沙》仍音犹在耳,萦绕于心。
时代远行,然精神永存。历经近百年沧桑变幻的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从汶川4999米高空纵身一跃的空降兵某部15名勇士、在漆黑的沉船下将潜水装备让给被困者的海军潜水员、于爆炸的浓烟中逆火而行写下“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的天津消防官兵,在城镇上空为保护群众“舍命一转”而牺牲的飞行员,从高原哨所的年轻哨兵到飞控中心的青年专家群体,从汶川救援的80后90后到奥运会、世博会的青年志愿者,从守着乡土的大学生村官到携笔从戎的大学生士兵……到处都活跃着当代青年青春的身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用实际行动扛起民族复兴重任,用勇气涉急流渡险滩,用青春与智慧驱散“浮云”,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为中国梦努力奋斗!
然而,青年一代的成长里也有物质主义难以抗拒的底色,也有虚拟生活对现实的强劲冲击,也有买房买车、成家立业的现实压力。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致灵魂。在这个选秀、相亲节目盛行的当下,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在这个更看重利益驱动的时期,俗艳夸张的造型、嗲声嗲气的外文、扭捏作态的姿势成为风尚,“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我爸是李刚”等奇谈怪论冲击眼球,“拼爹”“白富美”成为网络热词,当科学家的梦想让位于当明星、富二代,调侃英雄、解构历史变成时髦……审丑媚俗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登峰造极的市场蜕变。信仰、理想、道德成为交易的筹码,能力和努力让位于背景与关系。
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世俗的樊篱时,那些能幸免的青年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并不是只有车子、房子才带来幸福,并不是只有股市的曲线、存款的利率才诠释成功。不在迷茫中消亡,不在悲欢中自沉。只要青春理想不被磨灭,只要保持对真善美的领悟与初心,只要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发展的浩荡潮流,我们终能于花繁柳密处拨开迷雾,在风狂雨骤时站稳脚跟,对庸俗世故说不。
不逐俗流,不负青春。青年怎样,中国便怎样。
历史证明,青年始终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朝气的重要力量。无论哪个时代的青年,无不是以自己的思考和热血,追逐时代前行的方向,塑造着自己乃至祖国的明天。五四时期,青年人聚集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发出救民族于危亡的呐喊;延安时代,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跨越重重阻碍,用对理想的热望绘就新中国的未来;如今的中国,正迎来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有着比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高的起点,有着过去不曾拥有的机遇。
当代青年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梦想的彼岸清晰可见。作为将全程参与和见证百年中国梦最终实现的幸运群体,当代青年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天然地、历史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因为,这个世界,终将属于青年。